三、
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这个问题仿佛一个小朋友在问“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经贸协议签署以来,民间有不少质疑声,甚至有人拿一百多年前的条约来做类比。
醒一醒,朋友们。中国不可能再签那种协议,这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中国的国力摆在那里;同样,我们也不能指望签一个大获全胜的协议,因为美国的国力也摆在那里。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现争端——甚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后者的GDP已经超越前者——其中一方占尽便宜?这个想法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天真?那么我们再看协议内容。
的确,我们承诺了未来两年新增2000亿美元的对美进口,但这是基于中国的需要。比如,猪肉该不该进口?知识产权该不该进口?
而且半年前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就说过:中国可从金钱、行为和教育,以及国家信念层面上化解贸易的僵局。(其中)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是大问题。
相比之下,第一阶段协议涉及的政策让步(李小加所说的行为层面),影响才更深远。而这些改革措施,也是基于中国的需要。
协议的许多要素将使中国经济更强大。中国希望成为一个更具活力、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体,因此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将有所帮助。开放其经济的某些领域,例如银行业和保险业,将刺激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和创新。许多看上去是让步的地方,中国的改革者出于自身利弊的考量本来就打算改变了。
这不是中国媒体的言论,这是《纽约时报》的言论。如果说真有什么无法妥协之处,也是留到第二阶段协议去纵横捭阖。难啃的骨头,都先放一放,因为双方都有眼前的难题要解决——中国是改善经济,美国是大选——所以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姿势,握手言和。
至于第二阶段会是怎样的结果,要看从今天起,我们能攒下多少筹码。每一个专业人才,每一份核心专利,每一家优秀企业,每一步改革与开放,都算数。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或“财经365网”微信公众号看财经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