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讯,最新股票行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日宣布,将从11月晚些时候起逐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并视情调整购债速度,以降低对市场的刺激力度。同时,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零至0.25%之间。
股票行情|美联储利率不变 11月启动缩债!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美联储开会后发表声明表示,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在此过程中,美联储目前每月购买的金额为1200亿美元,每个月将减少150亿美元,包括100亿美元的国债和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委员会表示,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自去年12月以来,经济朝着委员会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声明强调,美联储并未预设路线,必要时将对该流程进行调整。美联储此举符合市场预期。此前,美联储发出一系列信号,表示将开始逐步缩减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刺激计划。
美联储也略微修正其对通胀的看法,承认价格上涨比官员的预测更快、更持久,但仍然没有放弃使用有争议的“暂时性”一词。鉴于通胀持续上涨,许多市场参与者曾预计,美联储将放弃“暂时性”措辞。
此外,委员会还投票决定继续不加息,符合市场预期。利率与缩减购债规模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声明强调,投资者不应将缩减购债规模视为加息迫在眉睫的信号。
按照目前的时间表,缩减购债规模将在11月晚些时候开始,并在2022年7月左右结束。官员们表示,他们预计在该过程完成之前不会开始加息,而9月发布的预测表明,明年最多会加息一次。
受供应链堵塞、消费者需求旺盛以及长期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上涨的推动,美国通货膨胀率一直处于30年以来的高位。美联储官员坚称,通胀最终会回到2%的目标,但最近表示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声明全文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1月3日会议声明全文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美联储FOMC声明显示,将于11月启动缩债计划,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150亿美元;将于12月加快缩债步伐;将每月国债和MBS购买量分别调整至700亿和350亿美元。通胀上升的原因预计是暂时的,准备在必要时调整缩减购债规模的步伐。12月的国债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量分别调整至600亿和300亿美元。
以下是美联储在华盛顿发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政策声明全文:
美联储致力于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使用全部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从而推动实现其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伴随疫苗接种取得进展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继续走强。受疫情不利影响最重的部门近几个月已出现好转,但夏季新冠病例的增加导致它们复苏放缓。通货膨胀率高企,主要反映了预期是暂时性的因素。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供需失衡对一些领域的物价大幅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整体金融状况依然宽松,部分反映了支持经济及促进信贷流向美国居民和企业的政策措施的影响。
经济发展路径继续取决于疫情的发展。疫苗接种的进展和供应受阻的缓解预计将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的持续增长以及通胀的下降。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犹在。
委员会力求实现充分就业和通胀率在较长时期内达到2%。由于通胀率曾持续低于这个较长期目标,委员会将寻求实现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适度高于2%,以使长期通胀均值达到2%且较长期通胀预期依然牢牢锚定在2%。委员会预计将维持货币政策的宽松立场,直至实现这些目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0%至0.25%,并预计,在劳动力市场条件达到与委员会对充分就业的评估相一致的水平、且通胀率已经升至2%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适度超过2%之前,维持这一目标区间是合适的。
鉴于自去年12月以来经济已朝着实现委员会的目标取得了实质性进一步进展,委员会决定开始降低月度净购买资产的规模,将每月购买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规模分别减少100亿美元及50亿美元。自本月晚些时候开始,委员会将每月增持至少7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至少35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12月开始,委员会将每月增持至少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至少3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委员会认为,每个月以类似幅度减少资产净购买可能是合适之举,但如果经济前景变化导致出现必要,委员会随时准备好对购买速度进行调整。美联储正在进行的证券购买和持有将继续促进顺畅的市场运作并营造宽松的金融条件,从而支持信贷流向居民和企业。
在评估货币政策的适当立场时,委员会将继续监测后续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如果出现可能阻碍实现委员会目标的风险,委员会将准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立场。委员会的评估将考虑广泛的信息,包括公共卫生信息、劳动力市场状况指标、通胀压力与通胀预期指标,以及金融和国际动态。
投票赞成此次货币政策行动的委员包括: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副主席John C. Williams、Thomas I. Barkin、Raphael W. Bostic、Michelle W. Bowman、Lael Brainard、Richard H. Clarida、Mary C. Daly、Charles L. Evans、Randal K. Quarles和Christopher J. Waller。
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