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我国的PPP改革成绩斐然,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成果显著,并已经成为区域最大的PPP市场,符合中国实际的PPP发展道路正在形成。
财政部将继续坚持“守底线”“防风险”的原则,对存在固定回报、兜底回购等不规范操作行为的PPP项目予以清理整改和监督问责,逐步纠正“伪PPP”的歪风。
“中国PPP”已经名扬海外。
日前,在由财政部、中央财经大学和中信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PPP良好实践”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国际机构纷纷派员参加,并表达了他们对中国PPP发展的期待。
中国PPP实践全球瞩目
中国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把PPP市场的热度升温至白热化,令世界瞩目。
据财政部PPP中心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6期季报,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入库项目共计12287个,累计投资额14.6万亿元,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兵团,涉及19个行业领域。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1729个,投资额2.9万亿元,落地率升至34.5%。从国家示范项目来看,第一批和第二批示范项目已100%落地,第三批示范项目落地280个,落地率为54.6%。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以下简称“UNESCAP”)执行秘书山姆沙德·阿赫塔尔(ShamshadAkhtar)博士表示,中国三年来的PPP改革成绩斐然,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成果显著,中国已经成为该区域最大的PPP市场。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也在发言中表示,符合中国实际的PPP发展道路正在形成。
2013年底以来,财政部按照系统、整体、协调的思路,坚持物有所值、风险分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要义,遵循依法合规、重诺履约、风险防范的原则,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预算管理、整合社会资源的目标,把握政府与市场、传统与创新、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会同有关部门,在顶层设计、项目示范、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PPP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项目加快落地,成效不断显现。
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在国际合作互鉴方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借鉴国外经验,还要分享中国PPP改革创新和良好实践,推动“一带一路”项目落地。
焦小平总结,PPP改革三年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五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二是统一的PPP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改革综合牵引作用显现。PPP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促进了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除了在PPP实践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焦小平认为,在PPP理论方面,我国主要做出了两个方面的贡献:一是把PPP由一种市场化投融资工具提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二是推动政府行政、财政、投资等体制机制变革。
众所周知,我国PPP改革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重塑了政府、市场、公众多元治理关系。在政府层面,PPP改革是一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创新,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经济层面,PPP改革是一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市场需求为辅的机制变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公共服务层面,PPP改革是一种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模式,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释放社会活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国PPP受到国际组织关注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杨少林表示,从2014年起,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PPP管理办法,包括近期财政部公布的PPP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在学习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策和法规框架。
目前,世界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发改委共同推进一个新PPP试点项目,充分利用世界银行的资源,包括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和国际金融公司(IFC)。该项目将引进PPP项目准备和开发的国际良好实践,并引入国际投资者,也将选择一些成功的PPP项目,供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PPP实践者参考。
杨少林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在拓展PPP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倡议,为PPP、地区合作和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世界银行愿与各方共同努力,支持“一带一路”、并推动中国PPP事业的发展。
山姆沙德·阿赫塔尔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推动各国在PPP最佳实践方面的交流非常有价值。各个地区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充分利用PPP模式,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推进PPP实践,要与各国之间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的合作,同时也非常期待与中国展开深入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简称亚投行,AIIB)行长办公室主任陈欢表示,亚投行未来在参与“一带一路”PPP项目时,会把合适的合作伙伴选择作为参与项目的落脚点,开展公平、平等的合作。此外,亚投行也期望在参与PPP项目时能够突出自己的特色。
陈欢表示,亚投行并不会仅仅做狭义的PPP项目,将在PPP过程中如何动员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广义和狭义都会做,这也将成为其业务特色之一。此外,他们将一方面着眼于项目的资金缺口需求,另一方面也做一些知识上的贡献。
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高级主管理查德·蒂姆伯斯(RichardTimbs)观察到,在全球PPP市场当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动向。例如,新兴市场在不断开展PPP项目,一方面是获得来自发达国家成功的PPP做法和经验,进而完善各自在治理层面的PPP相关法律;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资本,包括吸引更多国外资本,比如说拉美市场,还有像中亚和东亚的一些国家,也都在学习PPP的成功经验上步子迈得非常大。
中国在PPP领域的实践经验不光在本次论坛上受到了各国际机构的关注。日前,焦小平在参加第四次亚太发展融资高级别对话会议时,多国代表也表示出了对于中国PPP实践的浓厚兴趣。
焦小平表示,开放合作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中国愿意把自己的PPP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与其他成员国分享,特别是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共同发展的机遇。鉴于亚太地区国家在PPP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建议UNESCAP发挥领导者作用,牵头建立亚太地区PPP合作网络,财政部PPP中心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与UNESCAP一起帮助亚太地区国家推广应用PPP模式。
阿赫塔尔表示,中国财政部PPP中心提出的关于由UNESCAP牵头建立亚太地区PPP合作网络的建议非常好,同意双方加强合作,愿意与财政部PPP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国关于由UNESCAP牵头建立亚太地区PPP合作网络的建议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此外,在今年4月,焦小平在华盛顿会见世界银行PPP局高级局长劳伦斯·卡特(LaurenceCarter)和副局长克里夫·哈里斯(CliveHar鄄ris)时,双方也就进一步开展PPP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达成共识,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将上一新台阶。
双方一致同意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中国PPP立法和制度建设;将世界银行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PPP从业证书合作项目(PPPCertificateProgram)引进中国;利用世界银行托管的中国信托基金,共同开发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加强PPP能力建设项目等。
劳伦斯·卡特和克里夫·哈里斯表示,中国的PPP成就和经验对世界银行和其他国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世界银行愿意与中国加强PPP合作,学习中国PPP实践,让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中国PPP不断走向自我完善
从2014年开始的PPP改革被赋予了新内涵,中国PPP市场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也碰到新的挑战。过去的三年可谓是探索阶段。
在提到PPP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时,焦小平表示,要保证PPP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市场很热的情况下,规范完善和控风险至关重要,创新的“油门”、风险的“刹车”和改革的“方向盘”皆不可偏废。
由此,财政部PPP中心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坚决制止“伪PPP”;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加快立法,明确规则;三是在污水、垃圾领域全面实施PPP模式,把成熟实践经验全面推开;四是继续加大“放管服”力度,优化市场环境。
此前,孙晓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财政部对PPP实施正面清单管理,积极引导各地规范实施PPP项目,尽力杜绝清单之外的“擦边球”。政府对社会资本承诺固定回报、兜底回购,将无法实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显然不符合PPP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是“伪PPP”。
孙晓霞强调,财政部在推进PPP工作上,始终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强调项目要“又快又实”、规范运作,对于类似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已“三令五申”予以严禁。
今年以来,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对一些PPP项目的不规范操作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一些地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进行问责。从实施效果看,起到了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坚持“守底线”“防风险”的原则,对存在固定回报、兜底回购等不规范操作行为的PPP项目予以清理整改和监督问责,逐步纠正“伪PPP”的歪风,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推动PPP健康发展。
中国PPP的良好实践已经受到世界瞩目,各国际机构也纷纷表示出了对于中国PPP实践和理论的关注和认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之下,“中国PPP”也将作为一项重要“软实力”迎来更多发展良机。
(原标题:国际组织抢滩“中国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