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2日透露,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实施,河北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极大的市场需求。近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河北装配式建筑与京津共同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任务,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规划》要求,要构建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格局。河北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河北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县)的引领作用,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发展重点,建立以科技创新、智慧发展、要素集聚、产业联动为特点的装配式建筑立体发展格局。规划张家口、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市和环京津县(市、区)率先发展,其他市、县加快发展。
率先发展地区依托本地建筑业基础、城镇化发展动力和京津市场潜力,抓住北京携手张家口联合承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战略机遇,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兼顾发展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积极推动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建设,通过打造区域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满足京津市场需求,实现生产基地科学布局。
环京津县(市、区)结合本地既有特色产业基础,规划形成面向京津市场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服务环,进一步整合并提升现有产业门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服务京津及周边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产品供应与服务带,使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成为促进区域内产业转型的新动力。
承德、廊坊、保定,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地,通过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通过园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充实服务京津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服务环,积极承接北京装配式建筑产业转移。
《规划》提出,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现代制造中心及河北配套落实的优势,建立京津冀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联盟,共建统一的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交易平台,打造协同创新载体,实现创新成果、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加强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装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发挥建设行业领军企业的优势作用,通过有效融合行业资源,打通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一体化产业链,嫁接金融资源,推动PPP模式应用,拓宽发展途径,推进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
目前,河北共有5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16个省级基地,涵盖预制构件、建筑部品、新型墙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全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年设计产能60万立方米,钢构件年设计产能178万吨,木构件年设计产能1万立方米,已具备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基础。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优点包括建造速度 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及保护环境等。装配式建筑 应包含两部分:部品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的装配式施工,同时对房屋建造的 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要求,包涵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一体化装 修等方面,涉及行业领域包括建筑设计、BIM、钢结构、混凝土、装修设计、装 修材料等。
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工期和人工上的节省。一般来 说,房屋建造可以分为墙柱梁、叠合楼板、楼梯、二次结构、保温层、外脚手架 等六个主要部分,可以看到装配式建筑对工期和人工的节省是体现在每个环节中 的。除了对时间和人员上的节省外,装配式建筑还有很多其他优势,在我国当前 环保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环境友好性的优势尤为凸显。
随着我国对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逐步清晰,部分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的资 金优势越发明显,发展装配式建筑潜力十足,而一些技术相对落后中小型建筑企 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对于一些在细分领域有优势的中小企业来说,若能将自身 优势发挥到极致,成为该细分领域的龙头,对企业自身发展和装配式建筑全产业 链优化均有推进作用。
杭萧钢构作为钢结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一直在轻型钢结构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钢结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行业毛利率普遍下行,公司借助自身技 术优势,加大研发费用方面的投入,向服务业转型寻求突破。2016 年,公司研发支出达 2.02 亿元,同比增长 60.77%,强化自身技术优势的同时,坚持技术输出 模式,在与企业合作方面的行业领跑,对公司利润形成强力支撑。
鸿路钢构在装配式高层 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高端智能车库存取技术、装配式低层钢结构住宅技术有一 定优势,并持续加码技术研发,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合作,分别与涡阳县、六安市叶集区、重庆 市南川区及金寨县等 4 个地方政府签订了绿色建筑产业合作发展协议,目前除六 安市叶集区的项目外,其他 3 个项目均已全面启动。这种与政府合作的方式是公 司首创的,助力政府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的同时,为公司发掘更多的机会。
富煌钢构成立子公司明显提速,新业务领域覆盖钢结构构件、绿色建材、智能车库、门窗等与公司主业协同效应明显的 业务,也包括幕墙、板材、智能设备等全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