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Amazon Go线下超市推出半年以后,国内的无人便利店终于迎来了集体爆发期。
7月3日,国内首家投入商用的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并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无独有偶,另一家无人便利店F5未来商店近期也宣布获得创新工场3000万元融资,这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无人化场景的企业。
6月25日,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店的新闻令零售圈内沸腾了起来。
作为“新零售”的倡导者,阿里巴巴不甘落于人后,无人超市“淘咖啡”也在7月8日-12日举办的淘宝造物节上亮相。
资本青睐、巨头进军,一时间无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风头浪尖之上。
风口之上,质疑频出
无人便利店的出现刷新着消费者的认知,使未来商业场景又多了一种可能,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与实体零售、电商比肩的“第三零售”业态。无人便利店的消费体验真的好吗?技术问题如何解决?“无人”是噱头还是发展趋势?风口之上,质疑频出。
无人便利店通过节约一定的人力成本、提升购物的便利性,具备快速复制推广的可能。无人便利店的形态介于传统便利店与自动售货机之间,可以实现低空间需求、高SKU与高便利性,从而吸引消费者,并有望获得高坪效以及较短的投资回收期。不过,无人便利店仍需符合传统便利店的逻辑,在选址、商品品类选择、供应链管理等层面符合市场规律。
4类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涌现,人工智能方案最为亮眼,RFID与机器臂方案有望成为短期快速落地应用的模式。(1)人工智能方案以Amazon Go、TakeGo、淘咖啡为代表;(2)RFID方案以缤果盒子为代表;(3)机械臂方案以F5未来商店为代表;(4)自助扫码方案以便利蜂为代表。
从实际经营来看,销售收入与管理成本是无人便利店的两道坎。(1)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比传统便利店略低,所以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消费者到店购买。(2)若1个人可以维护6~10家无人便利店,同时设备损耗率保持较低的状态,管理成本便可控。以缤果盒子为例,若经营顺利,其月度经营性结余可以达到7,100元,投资回收期为14个月。
无人便利店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创业企业料将“九死一生”。无人便利店方案在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均有待完善。预计未来在获得线下门店入口以及消费者核心数据的基础上,无人便利店若能够打造良好的商业生态,便可以发掘更为多元化的变现渠道(广告、精准营销、消费金融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