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 行情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如何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变化

如何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变化

2017-07-26 22:46  来源:767股票学习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767股票学习网

  针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国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的基调,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表明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那么这种转变又有什么样的政策延续性和历史必然性呢?

  经济环境变化 调控政策转向

  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并且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日益加深。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看,我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已经显现;同时,我国物价水平在近几个月均大幅回落,通胀已得到有效控制,为货币政策的松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事实上,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扩大,经济疲软、出口下降、货币贬值的压力下,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抵抗危机与发展经济的双重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于2005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并在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出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增长高企等过热现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结束了实施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进行了一些灵活调整,今年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向市场明确传导出了“转向”信号。

  此次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这意味着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国家不再以收缩信贷为基调,而是增加货币供给,通过对资金供给的释放,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调控经济 两大政策各有侧重

  一般认为,在通胀时期,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能够“相机抉择”,但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的作用更大,更加灵活;货币政策可逆周期采取紧缩的调控手段,如升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措施,与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配合,最终一般能够将通胀和物价上涨控制住;相对而言,财政政策的作用往往相对较小。但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财政政策一般比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更加灵活有效,而且财政政策和手段有一定的杠杆效用,能对宏观经济起到立竿见影的调控效果。有研究显示,如果2009年政府主导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万亿元,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

  当然,在当前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货币政策也可有所作为,但货币政策的调控有一定的“度”;否则,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未来通胀的可能性;而且,一般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从实施到效果显现,其间需要有3到6个月的时间滞后期。也就是说,从今年9月份连续降息算起,货币政策真正起到作用,要到2009年1季度,所以预计到2009年2、3三季度,在全球经济不再发生大的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局面将有所扭转,明年中国经济走势可能会呈现前低后高走势。所以,如果全球经济不出巨大问题,2009年我国GDP增长保持在8%以上应该不成问题,这也将是中国对防止世界经济衰退作出的重大贡献,并有利于形成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

  政策偏暖 利于市场信心恢复

  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出台之后,市场出现报复性上涨。尽管这波行情还会出现反复,但市场价值中枢将不可避免地抬高。这将给我们的市场增强信心和凝聚人气,也为市场反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一是宏观政策的转向将有利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对稳定资本市场的预期也至关重要。二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及时调整,将有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银根将进一步放松,有利于缓解社会资金面偏紧的压力;同时,随着多次降息,本来已深幅下跌、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的股票市场投资(比较银行存款与债券买卖、基金投资)的比较优势会更加显露,会部分增加对股市的投资。三是2009年1月开始,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全面推进,将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利润,值得市场关注。据测算,此改革将为企业在2009年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对企业利润将产生正面的影响,有助于稳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四是重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基础性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将明显受益,同时因为乘数效应:总体上将对其他的相关产业和公司产生作用不等的正面乘数效应。当然,这之间会有一个时间滞后,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分析,捕捉其中的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股票基础知识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