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可适当放宽但并不迫切,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加中间价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另外,外汇市场应加大对外来机构投资者的开放力度。
贬值预期扭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最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本身在贬值。美元对主要货币均出现了贬值,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的贬值幅度大于对人民币的贬值幅度。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在对外并购、直接投资等方面收紧了外汇管理,控制住跨境资本流出速度,体现为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和银行结售汇持续改善。在这样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下,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扭转。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程实表示,随着今年以来人民币基本面持续改善,人民币汇率企稳正在成为市场共识,将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运行态势。
也有专家认为,人民币贬值预期虽有所扭转,但依然有贬值压力没有消化,因此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幅度并不明显。张明称:“监管部门通过很多措施,如收紧对资本外流的控制、用外汇组合来参与外汇市场等,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因此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依然不是很充分。”
“当前可以考虑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从短期来看,目前并没有明显贬值压力,相反还有升值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波幅适当放宽。因为市场不会完全平稳,没有升值压力就会有贬值压力。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从政策逻辑角度上说,没必要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3%,当下2%的波动幅度已经够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往前推进。从“811汇改”到次年2月引入参考篮子机制,再到今年5月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继续提升市场化程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不是问题关键。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在正常情况下也很少超过2%。事实上,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市场起更多作用。当下更需要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而不是扩大波动幅度。
张明称,当前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在连平看来,当前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可以更加市场化。相对之前,现在市场化程度已有所提高。在市场有较大压力时,逆周期调节因子固然必要,但也会影响到市场化程度。所谓逆周期调节也需要看市场运行情况,在压力大时采取一些行动,这中间可以有所取舍。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应不断让市场参与主体、相关产品,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都能更好地反映市场需求和变动,同时又不至于对很多方面做出过度反应。市场化意味着需要慢慢接受一个经常变动的汇率,这也要求企业不要轻易地“赌”,而应该使用金融工具防范波动风险。
在宗良看来,不断地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也是一种方向。
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时,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参加者和交易产品,在岸或离岸市场汇率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与汇率相关的产品创新都可以不断增加。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于机制之外和机制本身。”谢亚轩表示,首先,机制之外指市场化建设本身,市场主体、产品进一步丰富及放松约束市场供求的一些管制因素,都应该做在前面。其次,对机制本身来说,2%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不是主要矛盾,主要还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本身。
另外,连平认为,外汇市场应加大对外来机构投资者开放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外汇交易中心并没有对所有有资格的外资投资者开放,将来可以允许更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参与交易。如此,各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由不同类型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构成。(原标题:推进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市场化)
推荐阅读>>>
8.9早参: 无人便利店生存能力堪忧,人民币持续贬值突破6.7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