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分为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四个阶段;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由于国民经济运行的驱动因素不同,每轮经济周期的内涵不同,持续的时间通常会在2-10年不等。而且在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触发点不尽相同,因而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也会千差万别。
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电子狂潮"时期,投资者普遍追逐所有后缀为"trons"的股票;70年代当业绩投资风靡华尔街之时,石油股成为当时的热门股;80年代随着生物工程和微电子领域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生物工程与微电子概念股一度成为激动人心的投资风向标;而在90年代后半期,由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市场上出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概念股的"狂飙"。而这些事实都表明,不同的经济周期,市场的主流热点板块由于经济周期的"触发点"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转换规律。
同样,我国股市也经历了类似现象。在1996-1998年的上涨行情中,消费服务类中的家电行业辉煌一时,四川长虹股价上涨达到20倍;在1999-2001年的2年牛市中,主流热点板块是科网类股票,清华同方等主流板块的股票涨幅同样巨大;而2006年初以来的主流板块则是资源、消费、金融、地产等行业,至今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投资者应该辩证看待。在实际的投资中,常常会出现指数上涨了一倍或者近千点,而很多投资者账户中的资产增长却非常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的现象。在1996年到2008年十几年的股市发展进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这并不是说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不起作用,而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推动力变化、行业变化、企业经营变化以及市场行为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发生。比如,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防御性的行业因为不具备很高的成长性而表现较差,一直持有这类股票就难以获取很好收益,如果在较高点位买入此类股票也有可能会亏损。
另外,制度与估值等其他因素也可能会扭转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如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都在快速增长,中国经济更是保持着少有的高速增长态势,但2003-2005年,国内A股市场却出现了长达2年的熊市,这并不是因为经济周期对股市不起作用,而是由于股改前期市场制度的困扰和投资者信心涣散所致。
从投资理念来看,经济周期对股市影响时间较长并不必然代表要长期持股。尤其是经历过大牛市的投资者总会产生错觉,似乎只要长期持股就会获取超额收益。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10年前在上证指数还是1700点的时候买的股票至今没有多少盈利。我们在从业经历中发现,有位老年投资者在1997年11月上证指数不到1200点的时候以6元多的价格买进新疆友好,该股票在最高点的时候曾经带来多达百万收益。但这位投资者在盲目长期持股的理念下,该股在此后的几年调整市中不断下跌,最低只有2元多;而在此期间,上证指数最低也只有1000点左右,特别是当2007年上证指数达到6100点的水平时,该股最高价也只有12元。由此分析,中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0年,而该股只有一倍的升幅,年均收益率也只比银行存款高一点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已经进入通胀时期,高通胀持续多长时间,商品市场牛市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全球经济增长周期会否受到高通胀的影响等都成为不可知之数。因而要准确判断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在实际投资中多了一个分析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