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发明者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俞君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计,我国的超级干细胞临床试验有望明后年展开。
1、iPSC是什么?
iPSC就是由多能遗传基因导入皮肤等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
iPSC最早于2006年由日本山中伸弥提出,2007年由中国女科学家余君英培养而得,这一发现曾轰动全世界。
学界评价这一突破为生物科学的“里程碑”,其优势主要集中在一下三点:
1)iPSC绕过了胚胎,利用人体其他细胞制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干细胞,从而避免避免了伦理争议和法律难题。
2)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制备专有的干细胞,不会有免疫排斥问题
3)从科研角度来看,涉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克隆技术操作难度非常大,卵子的来源也是个问题,然而利用基因技术“仿制”胚胎干细胞,技术操作上相对容易,成本也会低得多。
2、临床试验
哈佛大学再生医学中心教授康拉德表示,iPSC是决定细胞命运的分子机制研究的重大突破,将使研究者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制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加快制备来自病人疾病的特异细胞系,加快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药物研发。
一旦iPSC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像帕金森氏症、红斑狼疮等许多疑难杂症,未来都可以通过iPSC技术进行治疗,这无疑对医学界是一重大利好。
目前全球干细胞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根据Markets&Markets预测,到 2020 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将达到 4000 亿美元,到 2025 年,基因检测产业达到 1000 亿美元,免疫细胞产业达到 740 亿美元。
3、公司方面
干细胞产业链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上游的存储;中游的科研;下游的治疗,目前干细胞市场主要集中在存储和科研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