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中国深化改革的宏观格局中,自贸区不是一般性的“贸易园区”,而是通过制度创新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和新高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央将在哪里设立第一批自由港?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考量许多非经济因素的重大改革命题。这使得投资人目前不能对任何有可能性的候选地区下百分之百肯定的结论。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投资人考虑:第一批自由港,是一处还是多处呢?目前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对此做出明确的回答。
从A股的视角来说,新概念的炒作空间是最大的。因此,“自由港”相关概念股必然有炒作的空间,其实质是在押注中央将在哪里设立第一批自由港。从上述分析看,这并不是一个天然就有确定性回答的命题。
再进一步,截至2017年9月13日,在自贸区内注册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143家。作为一个逻辑前提,未来的第一批自由港很可能从当前现有的自由贸易由中产生。这看似为投资人提供了明确的投资方向,但目前我国有3批共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A股中仅注册地在自由贸区的上市公司就有近150家,另外还有一批虽不注册于自贸区,但受益于自贸区的上市公司。这意味着潜在投资标的是一个很大的集合。另一方面,这一逻辑的前提,本身就建立在一个可能性之上。
20日,受益于“自由港”概念的涨停股有上港集团、锦江投资、华贸物流、外高桥、厦门港务、广州港等。这种涨停分布,正好说明了博览研究员上述推理的合理性,也说明了“自由港”概念股炒作的不确定性。
A股相关板块炒作的历史经验说明“自由港”概念股的炒作并不简单
从上海自贸区概念、雄安新区概念炒作的历史来看,“自由港”概念股的炒作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这些因素又从另一个侧面增加了投资人的投资难度。
以上海自贸区概念为例,其炒作逻辑曾出现中切换。一开始,市场侧重于从对外贸易和航运的角度,来理解设立上海自贸区所带来的改革红利。后来,随着对上海自贸区定位的明确,市场转而从区域价值重估的角度,聚焦于在上海自贸区区划内有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20日涨停的上港集团、锦江投资、外高桥包含上述两个投资角度,不能排除后期资金在“自由港”概念股上做出集中性选择的可能。
雄安新区概念的炒作则从另一个方面给投资人以提示:注意监管与市场之间互动。
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后,相关概念股出现连续涨停。一周后,不少概念股停牌自查。监管层也发出明确信号,雄安不是用来炒作的。
当下,设立自由港尚处于规划的初期,如果接下来一些个股以“自由港”之名出现短期连续大幅上涨,不能排险监管层出面提示风险的可能。
以上两种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增加了投资人的投资难度。
如上图所示,18日、19日,市场没有立即对自由港概念股进行炒作,这或许已说明,场内敏感资金对这一概念的炒作存在着不坚定的成份。
由此,我不否认A股中“自由港”概念股短期炒作的可能性,但在标的选择、行情延续性等问题上,实际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从20日起,对“自由港”概念股的炒作就进入了去伪存真的“证伪”阶段,这本身就是一个有风险的过程,因此,这一板块并非某些分析所说的“确定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