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4.0中IPO成为众矢之的。上周末,证监会终于实质性地将IPO批文减少到4家,这是对市场关切的初步回应。但是却有一些貌似坚持市场化的人认为,证监会被舆论裹挟再次对IPO踩刹车是一种倒退,IPO不应成为市场下跌的替罪羊。IPO与市场下跌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希望能够就此开展一次大讨论,把这个问题辩辩清楚。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是市场铁律
IPO是增加股票供给,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在市场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增加IPO必然导致股价下跌,这是非常明确的。本来这没什么好争辩的,之所以会争论不休,是因为市场资金是个变量,增加IPO的同时,市场资金可能也在增加,有时增加的资金量可能超过增加的股票量,因此也可以看到IPO增加时市场反而上涨的现象,这就让一些认为IPO与市场下跌无关的人觉得有了依据。
但是这些人的观点却是自相矛盾的,比如看到新股上市就暴涨1倍甚至好几倍,就认为IPO速度还不够快,应该多发新股来抑制市场投机次新股。其内在逻辑却是承认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认为IPO增加股票供给可以平抑股价。市场涨的时候认为增加IPO可以平抑股价,市场跌的时候却又说增加IPO与市场下跌无关,亏他们说得出口。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一些号称经济学家的人连这个基本规律也不承认,声称无论是新股发行节奏加快,还是市场非流通股解禁压力的增大,都不是股市下跌的关键因素,其依据居然是美国股市的牛市。可事实上美国股市牛到现在,并没有加快新股发行之举,IPO少之又少,我们国内也很少有企业要趁着美国股市牛市去上市,相反还纷纷私有化退市。美国股市200年历史,到现在纽交所也只有3800家上市公司,A股市场27年历史,已经有3300家上市公司了,这种供求关系下A股不跌才怪。
市场化调节IPO节奏才能避免暂停IPO
IPO不是A股下跌的全部原因,但却是关键原因,因此IPO成为A股下跌的替罪羊是一点也不冤枉的。为什么过去IPO被逼停9次?因为IPO是最直接的原因,其他的制度性原因要解决没那么容易,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暂停IPO可以立竿见影。事实证明,每次暂停IPO都化解了当时的市场危机,因为行之有效,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出暂停IPO的大招。
有人说暂停IPO没有改变A股牛短熊长的局面,也没有改变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的现状,所以没什么用。这纯粹是偷梁换柱的胡搅蛮缠。历次暂停IPO的目的都只是为了化解当时的市场危机,只要危机化解了,就达到了暂停IPO的目的。但是这些人却额外强加给暂停IPO另外一个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就是要改变A股熊长牛短的现象,改变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的局面,否则就是没有用的。见过扯淡的,没见过这么扯淡的,这是暂停IPO应该具有的功效吗?
历次暂停IPO,都是因为没有市场化调节IPO的节奏,过多过滥又不懂随机应变,导致市场持续下跌才造成的。如果每每能够根据二级市场的实际状况灵活调节好IPO节奏,随时增减IPO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一个月只发1家或2家,甚至某一个月不发,也就不至于走到要暂停IPO的地步。但是偏偏总有一些人反复鼓噪IPO与市场下跌无关论,要管理层保持“定力”,坚持IPO“常态化”,以至于错过及时调节IPO节奏的最佳时机,最后不得不走上暂停IPO的老路。
这些人口口声声要市场化,但是却反对根据市场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IPO节奏,主张不管市场状况如何,坚持既定的“常态化”IPO节奏不变,这本身就是跟市场化的精神格格不入的。如果要他们拿出化解市场危机的办法,这些人就黔驴技穷了,他们的“办法”就是不要去管市场跌跌不休,让市场跌出个所谓的大底,推倒重来,然后市场自然就好了。要按照他们的“办法”,A股市场能不能走到今天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这一次绝大多数人呼吁的是减缓IPO节奏,而不是要求暂停IPO。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这一次倒是真的不能暂停IPO,否则会导致大量为申购新股而配置市值的投资者撤离市场,形成踩踏,雪上加霜。所以,这一次管理层的回旋余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小,因为曾经屡试不爽的暂停IPO招数已经不能用了,要靠灵活调节IPO节奏来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