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从有柜台交易算起,已是“三十而立”了,过去始终没能解决的监管错位、监管缺位问题,看来正在解决、重视中。
首先是2015年的股市大幅下挫证明,通过调控市场、运动市场来达到某个政策目标,路已不通,至少成本太高,已得不偿失,甚至有失无得,于后就有了“股市、房市各归各位”的提法。如能贯穿下去,监管的错位问题就算解决了。
监管的缺位问题也在引起重视。我一直认为,股市监管的重点在证券欺诈(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股价操纵上,堵死这三点,股市的很多乱象,甚至一切乱象都会逐渐消除。近一年来,这方面的力度在加强,监管长期缺位问题似已得到重视,这是监管的归位,值得嘉许。
但强化监管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让市场的力量发挥得更有效,而不是为营造一个纯粹的投资市场,没有投机、炒作。就对社会的贡献来说,股市的投机炒作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美国纳斯达克的投机不可谓不疯狂,其整体的估值程度要超过我们现在的创业板。但正是这种对互联网公司的疯狂追逐,驱动了继工业革命后最伟大的一次产业革命。“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投资者全方位试错的“万骨枯”,就没有“一将功成”,迄今,那些新经济中的伟大的公司,都是在这波互联网投机狂潮中,获得持续而充足的养料,脱颖而出,成为伟大企业的。这种“创造性投机”或“创造性泡沫”正是市场力量的伟大之处,一如当年对铁路股票的疯狂追逐炒作推动了全美铁路建设高潮,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极大发展。
因此对投机炒作,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要厘清正常的市场行为和违背三公原则的“恶行”,也要厘清哪些是由投资者自己决策、自己承担的风险,哪些才是监管者该管的、该杜绝的。
说得浅显一点,把股市看做一个室内菜场,管理员该管的就是短斤缺两、欺诈顾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联手哄抬物价或打压物价、买卖法律禁止和本集市禁止交易的东西等行为。除此之外,顾客买什么、买多少,就是买卖双方自己的事了。如果管理员同时还充当某些摊位的促销员、导购员,甚至为某些摊位的菜更好卖去打压别的摊位,就失去了市场管理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股市是个不同风格、偏好的共生系统,更是个利益场所,无数个利益主体互相博弈,有时兼而相融,有时相互冲突。牛市中,整体需求旺盛,A股票与B股票,顶多是赚多赚少问题。但在平衡市和弱市中,A股票的上涨常会以B股票的下跌或更大下跌为代价,投资者对监管的公平性会更敏感。哪怕有一万个好心,希望市场理性,希望市场纯净,也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因为我喜欢442阵型,你排出了433阵型,就多多吹你犯规。在最高革命原则之上应该有个更高的人道原则,借用雨果《九三年》中的这句话,在净化市场的崇高目标上,有个最高的三公原则,管理者就是管公平、公正、公开的。
有一个事实:从4月第2周到本月16日,股市保证金累计净转出2222亿元,成为自2015年股市大幅下挫以来累计净转出最多的两个月,这说明,不恰当的监管越位、看似没有实际上存在的交易歧视、交易不信任,不仅造成了市场情绪对立,也影响到了股市流动性稳定。
其实,股市一切乱象、种种不理性的源头就在证券欺诈、内幕交易、股价操纵这3个方面监管的长期缺位。举例说,一个股票莫名其妙涨了几倍,投资者还不知道原因何在,搜尽一切公开信息,也无从知晓,最后底牌摊出来,是因为某某原因,公司业绩爆发性增长,从乌鸡变成了白凤凰。但此时再买进已迟了。内幕交易让本应由全市场共享的成长利润,变成近水楼台者的专利。股价操纵则进一步放大了内幕交易的掠夺性,证券欺诈更是让一些根据公开信息做基本面投资的血本无归。正是在这些方面监管的长期缺位,让很多股民长期浸润在恶劣且越来越混乱的交易环境中,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只要涨得好,一定有花头,久而久之就彻底放弃了根据公开信息做基本面分析的原则,把投资变成了纯粹的赌博!
“这是20年未见之大变局”,这是自5178点后我对沪深股市的一个评价。监管的加强也是这个变局的组成部分,20年的重症顽症,来点标本兼治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股市管理也应兼顾国家高层领导人说的“放管服”,该放的要放。股市的成熟,不是靠监管者当导购员来的,而是靠堵住证券欺诈、内幕交易、股价操纵三个源头,由市场在自适应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监管的越位不仅有违三公原则,也是推着市场往“死市”上走的节奏。
今年1月26日,保证金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3.03%;3月30日,3.02%;6月2日:3.02%,已到达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底部区。如能守住流动性稳定,股市就有望进入平稳过渡期。如果再出现一波保证金大撤退,后果就难料了。守住流动性稳定,就是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