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条大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据说是来自彭博的报道,中国创业板指数基于已公布的业绩市盈率目前为36.2倍,略高于纳期达克综指的34.3倍。
因此,不少媒体狂欢,创业板继续下跌5%、纳指继续上涨5%的话,中国投资者将很有可能迎来一个比美国的纳指更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市场!
一听说有这样的好消息,做为投资人当然是极为激动的,这样的话,只要3个月后乐视一复牌,真要有四个跌停的话,我大A股中的创业板岂不就比美国纳指还要可爱了?这是多简单的事啊。
越想越激动,然后打开电脑一看,才发现事实是酱紫的:
一激动,直接点了创业板股票的全部排名一算,平均市盈率是139倍啊!这都比彭博数据多加近100了!
再仔细一看,人家说的是创业板指数,不好意思,赶快改过来,人家是创业板最有代表性的100只股票,成绩应当比这个好吧,再一看,差点晕了过去,怎么这个平均市盈率更高:竟然冲到了173倍了。
再一想,这个通达信的数据是按照一季度的业绩乘以四,再按当前的价格计算估值的,人家彭博是按已公布的半年报来测算的吧。毕竟截止7月20日,全部创业板公司都已经预告了业绩了,所以就可以按最新业绩来计算市盈率了。
大家注意,坑开始来了。据某券商的统计,如果按最新的预测业绩,以整体法计算的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PE为51.8倍!但是这个数据也是相当令人生疑的,按一季度的业绩市盈率是139倍,那么哪怕二季度的整体利润增长了一倍,估值也只能下降50%,那么也有69倍才对啊。理论上,如果一季度的市盈率是139的话,上半年的业绩要增长4倍估值才能降到30多倍!
同时,这家券商的报告还显示,从整体情况来看,创业板公司今年上半年是大公司业绩增速下降的多,小公司业绩上升的多,那么按这个情况,加上创业板指数中前十大公司中有四大是亏损与业绩大幅下滑的,那么创业板指的平均市盈率会更高。
中外两个平均估值不一样,除了数据样本不一样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测报告都是给了一个业绩范围的,很可能彭博用了利润的上限数据,而国内某券商用了下限的数据,当然,这只是假设,理论上,两者都应当使用平均数来计算市盈率才比较科学。
其实,在使用平均市盈率的时候,投资者最需要小心的就是看它怎样平均,很可惜很多机构都不说自己是怎样平均的。比如,单个股票亏损,那么它的市盈率是没有办法计算的,但是如果计算整体的平均数,那么这个亏损利润是应当加进总利润里去的。
可是为了让数据好看一些,有些机构居然就不计入亏损的公司,通过把亏损的公司剔除在外,从而提高了总利润,降低了市盈率。
创业板自去年10月开始,与上证50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行情。一直备受散户投资者喜爱的创业板经历了估值的大幅杀低,不少投资者期盼创业板能够快速见底,再创新的辉煌,但是如果投资就是投资未来的话,那么创业板哪怕真的估值到了30多倍,恐怕要抄底还是言之过早。更何况真实的估值基本还在100倍之上!
按数据,目前创业板整体的市盈率中位数为62.3倍,创业板指的市盈率中位数是54.9倍。依然处于较高的位置,换句话说,如果市场情绪不好,创业板仍有可能面临估值与股价的戴维斯双杀!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权重股的业绩暴跌打击投资者信心之外,始于2015年的外延并购高峰即将退潮,一旦业绩不达预期,商誉减值将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投资者的头上!
统计显示,创业板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从24.6%下滑到19.4%,而57家在过去一年发生过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报净利润增速高达88.5%。所以外延式并购一直以来是支撑创业板高速增长的动力。2016年以后,监管层相继出台了并购重组和定增相关政策以及减持新规等,并对并购重组进行严格审查,叠加新股加速上市的影响,创业板并购重组规模骤降。这对创业板未来利润大增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A股并购重组高潮是在2015年,通常并购标的的业绩承诺期限为三年,也即到2018年,将有大量的业绩承诺到期,届时没有了业绩承诺的硬约束,相关标的资产业绩存在大幅下滑的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会相应减少。
更加不妙的是,在市场大热之时的并购大多溢价较高,这样就形成了公司很高的商誉(即是由并购交易中,支付对价超过标的公允价值部分形成的)部分。
截止2017年Q1,创业板所有公司商誉共2110亿元,将温氏股份剔除后,商誉占创业板公司净资产比例高达19%。一旦标的业绩不达承诺,商誉要减值,就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情况,巨额的商誉减值或将成为悬在创业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而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对业绩造成巨大影响。
也就是说,出来混,尽早是要还的!
所以,哪怕真是到了估值低于纳斯达克的时候,还要记得看一下达摩克利斯之剑还在没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