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8月以来,创业板指已经上涨8.57%,中小板指上涨6.04%,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为3.40%。
市场人士认为,近期市场“二八行情”的风格正在逐渐减弱,随着市场整体的回暖,大盘蓝筹、中小创正在显示不同的上行弹性,特别是结合半年报业绩数据,部分中小创个股的内生业绩得到认可,中小创板块出现阶段性的回暖机会,可以适当看多。
阶段性机会相对确定
近期中小创板块形势喜人,截至9月5日,8月以来,创业板指已经上涨8.57%,中小板指上涨6.04%,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为3.40%。虽然有市场整体回暖的因素,但是中小创在其中的突出表现,还是引来多方密切关注。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小创板块的走强,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创公司业绩方面,中银国际证券指出,半年报信息显示,主板(非金融)、中小板(非金融)和创业板(除温氏、乐视)半年报营收增速分别为23%、27%和4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5%、24.9%和25.1%;Q2单季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1%、29%和4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8%、24.1%和22.8%。可见,主板整体增速放缓,创业板Q2业绩小幅下滑。
西南证券朱斌策略团队指出,为进一步了解创业板内生增速,将外延并表业绩、温氏股份、乐视网全部剔除,发现2015年、2016年、2017年半年报的业绩增速分别为6.3%、21.5%、25.2%,创业板业绩不但不像表观业绩增速那样大幅下滑,反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可见创业板内生增速强劲。随着IPO常态化带来的供应改变、潜在并购对象独立IPO的意愿增强、企业并购重组的审核力度的加大、忽悠式重组的严格控制,创业板外延收购的影响在逐渐消退,未来创业板业绩将越来越依靠内生增长。
此外,对于近期中小创的走势,市场机构还重点关注中小创个股的估值水平在持续下跌后所到达的相对合理位置。券商研究报告显示,就市盈率而言,目前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整体估值在17倍、48倍、42倍左右,虽然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估值相较于主板依然偏高,但与历史比较,中小板估值已经回到2014年水平,创业板估值更是回到2013年水平,创业板估值降至四年以来低位,与2015年高位时150倍估值相比,下降超三分之二。“不一定说是达到估值的绝对低位,但起码正在回归到相对合理的位置,这是当前众多机构的共识,对于部分个股来讲,估值相对合理的研判,成为资金布局的重要原因,不论是否有趋势性行情,但是阶段性机会相对确定。”券商宏观策略分析师表示。
结构性行情主导中小创
虽然,近期机构对中小创相对看多,但是难现趋势性行情,市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仍然是机构对中小创板块的核心研判。“对于‘二八行情’,市场已经进入迟疑阶段,但是中小创强势反弹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而是市场风格的阶段性变化。面对居高不下的大盘蓝筹,资金是迟疑的。同样,面对中小创机会,资金也有理由犹豫,试探性参与的情况不在少数。当然,其中部分个股的配置价值突出。”前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报告注意到,创业板中市值公司(50亿元至300亿元)数量占比不到一半,利润贡献达四分之三,ROE也高于50亿元以下和300亿元以上的公司。与半年报预报分析结果一致,创业板100亿元至300亿元公司半年报业绩增速33%,大于Q1的24%,PE(TTM)为39倍;50亿元至100亿元公司半年报业绩增速29%,大于Q1的28%和2016年年报的25%,PE(TTM)为54倍。盈利能力上,中小创公司“禀赋”有所差异。
“中小创机会的表现,不一定会遵从此前大盘蓝筹的价值型模式,中小创机会需要关注估值和成长的匹配性,这将会是中小创结构性机会的特点。一般而言,机构资金等在三季度有做多市场的惯例,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估值和成长性匹配的中小创机会,将是资金追逐收益并规避风险的选择。”私募机构投研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