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股票你认为高估,但它就是涨个没停,越涨你越不敢买,你越不敢买她越涨。直到时间证明它的价值,你才觉悟到错失改变人生的机会,我说的是亚马逊。
但在港股也有这么一只股票,药明生物(HK:02269)。IPO至今仅9个月,股价已经快翻了2倍,PE则从上市时的144到如今217。
有人说它所在的生物医药的风口,甚至不逊于20多年前的互联网信息科技,站在这个大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何况是“独角兽”药明康德的分身之一药明生物。
关于药明生物及其所属的行业,是否真如股价走势那般优异,笔者进行了一番深度追索。
药明生物是谁?
药明生物脱胎于药明康德,后者是2015年中概股私有化的大军一员。完成私有化后“一拆三”:
2015年4月主要从事跨国药企的小分子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CRO的合全药业送上新三板;
2017年6月主要从事生物制药行业的外包,提供生物药开发、生产服务的药明生物送上港股;
2018年2月主要从事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的药明康德收到IPO反馈意见后,又提交了新的招股说明书。
如果把做小分子化学药的药明康德和合全药业比作自行车,那么做大分子生物药的药明生物就是飞机,我们来看看这驾“飞机”有什么不同之处。
药明生物的定位是生物制药研发服务平台,团队由732名海归科学家组成(在团队阵容上也许只有华为能够匹敌),它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能够让客户(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在开发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启动项目。
客户包括AstraZeneca(阿斯利康)、Genentech(基因泰克)、TESARO、Momenta Pharmaceuticals、誉衡药业、华兰基因等。与全球前20大医药公司中的12家有合作。
不妨来看看,药明生物2017年中报披露的,生物制药开发全过程中的在手订单:
临床前开发项目92个,单个项目收益为400万至600万美元;
早期(第Ⅰ、Ⅱ期)临床开发项目35个,单个项目收益为400万至600万美元;
后期(第Ⅲ期)临床开发项目6个,单个项目收益为2000万至5000万美元;
商业化生产项目1个,单个项目收益为5000万至10000万美元。
来看看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的母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路径,你就能知道管理层的质地如何。
2000年初开始做CRO;
2005年药明康德化学药服务达到全球第一(客户包括了辉瑞、诺华等九家大型药企);
2007年登录纽交所,成为明星公司;
2008年1.51亿美元并购AppTec,首次覆盖生物制药;
2011年成立风投基金,投资16家公司,2家被收购,4家在美国上市;
2015年美国批准的45个新药中,有33个来自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
2016年药明生物在中国的市占率达到48%,排名第一;在全球的市占率达到1.8%,排名第五。
当然,药明生物跑得这么快,离不开生物医药的大风口。
生物医药“赛道之战”
如果说二十世纪是化学药的时代,那么二十一世纪一定是生物药的时代。
2016年,按收益计的全球十大畅销药中,8款是生物制药(4种单抗、2种重组蛋白及1种疫苗),销售额高达666亿美元。
而即使如此,生物制药这个行业,即使是在国外也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对于一个蕴藏着无限商机的大市场,药厂应该怎么干?
不同于其他,干first-in-class(原创新药)这行,主要就是“抢赛道”!
各种赛道一旦被占据,那么后来者基本就失去了机会。错过时机就等于错过整个世界,先发优势不可逾越。
优势又大多,举个例子:就如同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转换成本很高。当一个药物占据适应症后,其他药物必须出现颠覆式的效果才能抢走市场。
患者不愿意轻易换药,明明这个有效为什么要换其他药;医生不愿意换药,新的用药套路又需要很长时间熟悉;各种根深蒂固的利益结合体更与不愿意换药,稳定的赚钱最重要。
所以,所有的药厂都开始大干快上。
你不仅能看到罗氏、默克、吉利德和新基等国外药厂疯狂的搞临床试验。罗氏、默克在PD-1领域,开上百个临床试验扩张适应症;吉利德、新基在CAR-T领域不仅自己干,甚至直接拿百亿资金买临床研究公司。
还能看到国内的金斯瑞、百济、恒瑞等等也是卯足了劲,毕竟生物制药如同“疮瘢吴客细腰楚女”,这个行业写进十三五,获得CFDA鼎力支持,承载着弯道超车的美好祝愿……
当然咯,混这种技术密集型行业,成功率很低的,有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分担风险,以及突破自身研发能力及产能限制的极限,为药厂服务,协助开发新药的药明生物自然就“走红”了。
从在手订单以及行业前景来看,药明生物业绩确定性较强,但市场对他的预期可能还不止于此。
未来业绩的两个爆点
药明生物的爆点在于“经验加成”和“收入模式变化”。
什么叫经验加成?
干first-in-class(原创新药)这行,成功是一种偶然,失败是一种常态。但不管成功和失败,都有极大的涌出,它能让你知道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
药明生物有七百多名科学家,研发力量强,积累的经验多,绝对是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的理想选择。说白了,你真金白银搞新药,难道不想找最niubee的几家公司合作吗。
这是一个经验加成的正循环,客户越多,研发能力越强,越能获得更多的客户。从药明生物2014年-2016年分别收入3.32亿、5.57亿、9.89亿,跨越式的发展足以佐证经验加成的观点。
那收入模式变化又是个啥?
药明生物的收费模式为FFS(按服务收费),根据完成有关步骤所需服务的范围、所需服务的估计成本及开支、完成有关发现、开发或生产步骤所分配的时间、竞争对手就类似服务的收费等,确定各个发现、开发或生产步骤的收费水平——字很多,看的很费劲,我翻译一下:搬几块砖拿几块钱。
FFS是很原始的收费模式,当药明生物的研发能力达到一定阶段,能更多的主导项目,就会发生其它收入模式:
里程碑收费模式:服务收费之外,达到预设的项目关键节点,收取一定的里程碑费。
销售分成模式:服务费之外,收取通常为生物制药产品销售收益(扣税后)最多8%的金额,收费期5年至15年。
以誉衡药业委托药明生物开发的“PD-1全人创新抗体药物GLS-010”为例,2017年8月17日,誉衡药业和药明生物宣布:
将上述产品的国际权益独家授权给Arcus Biosciences,获得1850万美元的前期许可费,针对含GLS-010的11个组合产品的开发、批准注册,药明生物和誉衡药业可获得最多4.2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有权获得最多3.75亿美元的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总合同金额最高可达8.16亿美元。
划重点:双方还将享有产品上市后净销售额最高10%左右的销售提成。
当然,爆点都是未来的爆点,投资不仅要看未来还要看现在。我们必须来谈谈,药明生物的市梦率。
散户看不懂的市梦率
药明生物这支股票,从上市以来就没便宜过。
2017年6月13日IPO上市时,市梦率为144;
2018年3月6日,市梦率为217(净利润采用业绩预告2.54亿)。
它东北方向45°上攻的股价图仿佛再说,“利润涨得快,估值涨的更快,铁了心的不让你们散户上车”。
细节里藏着魔鬼,药明生物的净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失真的。
你要知道药明生物的扩张是非常恐怖:
科学家队伍已高达732名,一年直接雇员成本就高达2.15亿元;
再加上0.53亿元的研发费用;
以及无锡、上海、苏州等基地的建设。
说白了,药明生物的模式便是追求市场份额,一系列的资本支出——扩大队伍、增加研发、推升产能,都是向着这个目标出发。
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净利润的极度难看。亚马逊当初大力发展云业务时,净利润不是也没法看么。重要的是这个商业模式行不行得通,这个赛道是否够长。
过去20、30年是信息科技在引领人们生活的巨变;而这一成就甚至可能在未来20、30年被生物科学所超越。(来源:阿尔法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