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之后的达华智能(SZ:002512)已经4个一字跌停。算上去年12月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那个跌停,股价已然腰斩。
更令投资者惴惴不安的是,谨从K线图来看,他们很像是被困在了山顶
达华智能股价的高位跳水,已经很难以单一因素解释,很大程度上是多重利空共振的结果。
被动停牌到被动复牌
2017年12月5日,达华智能“闪崩”跌停。
一日之后,达华智能午间发布公告,公司因经营发展需要,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项,公司股票于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上午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虽然达华智能对于停牌的官方说辞,是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项;但公司在闪崩跌停后的第一时间的停牌,显然并非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那么简单。
真正是为焦点的,实则系其实际控制人蔡小如手中的两亿股质押——从达华智能此前的公告看,截止到2017年的12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蔡小如处于质押状态的公司股份共计2.01亿股,占到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总额的近80%。
时隔3月,3月5日晚间,达华智能再次公告,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资产属于类金融行业,标的资产控股股东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股票将于3月6日复牌。
但和此前“被动”的停牌一样,这次的复牌同样充满了“被动”意味。
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的《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备忘录》规定:
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连续筹划重组的,停牌不超过5个月;筹划非公开发行的,原则上不超过1个月;筹划控制权变更、重大合同以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等其他事项的,原则上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很显然,达华智能3月6日的复牌和交易所这个规定有着直接的关系。
3月6日,达华智能复牌,由此开启了连续的一字跌停,截止到上周五(3月11日),达华智能已经连续4个一字板。即便如此,周五在跌停板上的封单还有足足1亿股。
业务遭遇天花板
股价的基石永远是基本面,5个跌停之下的达华智能,显然地基已有所动摇。
该公司是一家以非接触IC卡、电子标签类各类RFID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在非接触IC卡一项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作为细分领域的单项之王,其过去一年股价走势始终呈现徐徐上涨之势。不过在此背后,其2017年的全年业绩却并不理想。
据2018年2月27日公告的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7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但营业利润直接比去年同期下降达27.74%,利润总额也较上年同期下降11.25%。
与2016年财务数据对比后发现,自2017年一季度开始,达华智能的成长能力指标急剧恶化。
虽然三个季度营业总收入依次同比减少7.07%,10.13%、2.92%——变化不怎么明显;但扣非后净利润却依次同比减少了694.58%、53.53%、2.16%。
据业内人士反映,随着传统RFID标签卡产品技术、工艺的演进,产品价格不断下跌,RFID标签卡产品毛利率下降,行业景气光景正在退潮。
与此同时,这一领域的进入门槛亦日渐低垂,到2013年就已经涌现了4000多家从事标签生产的企业。 故而,达华智能虽为单项之外,但整体市场份额亦不足2成。
财务数据之下,达华智能的业务天花板昭然若揭。而这样的事实,从其此番停牌公告中宣称的将并购非主营业务类的跨领域资产亦可以侧面证明。
踩雷“乐视”与信誉褪色
屋漏偏逢连夜雨,踩雷乐视,更加渲染了投资者的悲观情绪。
根据公告:
截至2017年末,达华智能子公司深圳金锐显数码,对新乐视智家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46亿元,且因债务人新乐视智家及其控股股东乐视网存有大量因资金短缺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信息,公司拟单项计提该应收账款15%的坏账准备,约2193万元。
金额说来也不大,但关键做局者是“乐视”——过去这一年中,凡沁入乐视染缸的资本,无不成为陪葬品而被市场放大惩处。
乐视贾跃亭前车之鉴下,更让众多散户投资者感到恐惧的,还在于第一部分提及的,达华智能大股东的质押风险——实控人质押2亿股背景下,股价出现5个跌停,爆仓风险已经处于橙色级别。
尤其,对于投资者来说,达华智能的各大股东,在印象里并不友好:
据信披统计资料显示,自2016年12月5日始,达华智能共解禁限售股9372万股,解禁市值达16.79亿。伴随着解禁,减持公告也纷至沓来。
达华智能 2016年12月30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方江涛减持股份的告知函,其自2016年12月7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15,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694%。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减持采取的居然是先减持再公告的罕见方式。
2017年3月3日,达华智能再发减持公告:收到公司持股 5%以上股东、董事、总裁陈融圣先生减持股份的告知函,其自2017年1月12日至2017年3月3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 系统减持公司股份17,689,05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149%。
2017年8月19日,又见减持公告:何彩霞、王英姿、娄亚华等多位董监高管,预通过集合竞价方式减持803,728股。
2017年12月4日,又轮到了方江涛,其及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韩洋递交的《关于股东减持公司股份的报告》显示,预通过集合竞价方式减持23,338,752股。
除了高管之外,机构投资者也有减持。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2月5日,作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一的百年人寿发布临时公告,旗下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减持公司股票1,972,500股。另外厦门国际信托旗下的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鑫金十一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在持有期内减持公司股票133,000股。
这是对公司前景有多么看淡,才会在股价不断攀升之际,边涨边减?
耐人寻味的人事变动
比起减持,高管辞职更能说明问题与表明态度。
翻阅公司公告可见,自2016年年底以来,达华智能公司高管开始不断以各种方式辞去在上市公司里的职务:
2016年12月20日,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裁上官步燕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
017年7月28日,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裁梁跃进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及在控股子公司担任董事职务。梁跃进先生辞职后,将不在公司(含控股子公司)担任其他任何职务。
2017年11月22日,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裁王英姿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职后,将继续担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慧通九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过去这个时期,达华智能相继出现了一连串人事变动。如是现象,究竟是怎样内部问题的反映,迄今仍有待还原。
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被达华智能是为拯救股价及爆仓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资产重组。
遗憾的是,这枚过往屡试不爽的“灵丹”,在大势所趋之下,当前已在A股褪去了魔力。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此番重组的关键词在于:类金融行业,实际控制人跟公司有关联关系,收购54%或60%的股权。
据观察人士分析,鉴于时间的紧迫性,并基于“跟实际控制人有关联关系”这一点,可以推测:最大的可能,是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公司,被装进上市公司主体。
据天眼查显示,实控人、公司董事长蔡小如手上的公司,有以下2个类金融公司:
中山市中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 2亿人民币,达华智能现持有30%股权。
润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 1亿美元,达华智能现持有40%股权。
而根据公告,此次收购的是54%或60%的股权——这便已经很明确,大概率是二者之一,而尤以润兴租赁的概率更大。
据市场人士分析,目前监管环境对类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是不太支持的,加上这个重组没有陈列更具体的重组标的,这难免让市场有些顾虑。
同时,非主业类并购重组,正在当前受到重点监控,在交易所层面,这种监管更多体现在信息披露要求上。所以,监管部门对类金融公司的重组等审核必定十分谨慎。(来源:阿尔法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