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次定向降准将是年内的第三次降准,前两次分别在1月和4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虽然名义上是“定向”降准,实际是“普降”。在央行这次的降准通知里,包括外资行在内的各类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都下调了0.5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特别提到,此次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项目。
此次降准有三大特点 一、降准范围:名为“定向”,实际效果等同于“普降”。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二、给不同银行“定向”划分了资金使用范围。大行主要用于支持债转股,其他行主要用于支持小微。 三、央行首次“手动计算”了释放资金量。过往,降准能释放多少资金量都是市场各类研究报告算出来的。这次,央行罕见首次动手,为市场提供了可释放7000亿元资金这一数字。 呵护市场流动性,可谓用心良苦了。 此次定向降准是落实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部署。有利于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属于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降准释放资金,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当下恰逢半年末时点,市场流动性有季节性紧张压力,此次降准也有利于缓解流动性季节性紧张,保证流动性平稳。 也有专家评论称,此次降准“一举双得”,既有利于缓解关键时点流动性压力,同时也是去杠杆的举措之一,有利于推进结构性去杠杆。 货币政策并未转向 降准≠宽松! 专家认为,此次降准并不意味这货币政策转向,央行仍会坚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该次降准主要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重点支持债转股,稳妥推进去杠杆。 民生证券宏观张瑜表示,货币政策依然维持流动性宽松保底线+信用出清释放风险的思路,过度宽松不可期待。信用风险的释放根据主体的刚兑意愿、能力及风险波及面有如下顺序:民营小企业-民营上市公司-国企非标-国企标准化-地方城投。目前刚刚走到中段,到达国企非标层面,如果此时货币政策摇摆等于再一次逆向强化了国企和城投的“刚兑”性质,将会使得国内信用分配不均的格局进一步恶化。 股市利好 市场普遍认为,连续的降准有利于缓解市场中长期资金面,对股市中长期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11月底开始,央行开始进入连续降准周期,其中次日上证指数出现上涨的次数并不多,上涨概率为50%。而从最近的三次降准的情况来看,降准后次日股市都出现了上涨,这三次降准前后股市表现也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