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 行情 / 概念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IPO常态化背后的从严监管逻辑

IPO常态化背后的从严监管逻辑

2017-05-06 09:51  来源:证券时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证券时报

自去年10月IPO提速后,常态化发行已成为资本市场惯例。在越来越明朗的政策预期下,发行节奏的调控并没有引发投资者对新股密集发行的恐慌情绪,相反,在从严审核的监管背景下,监管层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在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升直接融资的同时,以新股发行改革为抓手,修正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秩序,理顺了A股市场的融资格局。

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已久的IPO堰塞湖正在加速消化中。今年一季度,证监会共计核发了138家企业的IPO发行批文,超过2016年全年首发家数的一半,这与经济发展大局和A股平稳发展的市场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减速换挡的转型期,一季度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此,中央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从推进央企提质增效进行改革,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再到确保金融安全稳妥降杠杆,大部分措施也都与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密不可分,足见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地位,这客观要求着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下功夫,加之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运行相对平稳,投资者日趋理性,不再谈新股色变,活跃的交易为IPO提速创造了条件。在这些因素下,监管层在平衡了市场承受力和改革力度之后加大了新股供给,抑制了新股的概念炒作,引导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助力了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一段时间释放出的发审松紧度和监管手段来看,调控IPO节奏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行为,更不是为加速而加速,在IPO常态化发行的背后有一系列的改革逻辑和制度安排。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示,IPO的核心是做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股票的质量审查,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融资,新股发行的核心就是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可见,从严把控新股质量是IPO常态化发行的关键。

所以,我们看到了首发企业核准率下降至新低,IPO现场检查力度升级,严格的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开始发威,一连串违法违规行为遭到严惩。与此同时,为减少概念性和炒作类融资,一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和频率被收紧,炒壳、借壳的行为被规范。为改变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证监会“提点”铁公鸡,警示“高送转”题材,保护投资者利益,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同时,为IPO常态化扫清障碍。

实际上,IPO的常态化发行既没有对二级市场造成太大影响,也没有让企业带病上市。相信随着市场对IPO常态化发行理解的逐渐加深,投资者会逐步改变投机思维,回归到注重基本面的价值投资理念,这将是中国市场成熟的必由之路。


标签IPO,监管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