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一直以来是重大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字去年11月份以来,新股的加量发行给予各大投资者中签的几率,但是也影响了市场资金的流动,周六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发行数量降至4家,业内人士纷纷给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证监会核发IPO数量,发行放缓
继上周核发IPO批文从10家减少至7家后,6月2日晚间,证监会核发4家IPO批文,筹资总额不超15亿元,单周核发数量、金额较此前继续减少。上周,证监会核发IPO批文7家,筹资总额不超23亿元。
4家获批IPO的企业分别为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三孚硅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沪宁电梯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直接定价发行。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
IPO放缓 证监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基于A股市场行情之惨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倾听了市场的呼声,从5月26日起放缓了IPO进程。尤其是6月2日,证监会只核准了4家公司的IPO申请,募资额减少到15亿元,这更是恢复到了IPO提速前的正常水平。可以说,在IPO的问题上,证监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是A股市场上的广大投资者所乐意看到的。
作为一个股市来说,当然不能没有融资功能,不能没有IPO。但一个股市不能只有融资功能,不能只有IPO。股市还必须具有投资功能,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但一直以来,A股市场始终都是重视融资功能而轻视投资功能,到今年更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有融资功能而没有投资功能。一些舆论大张旗鼓地鼓吹融资鼓吹IPO,但丝毫不提投资功能,完全把投资功能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些IPO的鼓吹者们如果不是自身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监管者误导到错误的道路上去。这一次,证监会能够放缓IPO进程,这是对IPO问题的一次纠错,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它有利于股市行情的企稳,也有利于股市投融资走向平衡。
当然,这一次证监会放缓IPO进程,也只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虽然这一步很关键,但在IPO的问题上,证监会有必要迈出更重要的第二步,即通过当下《证券法》的修改,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让上市公司告别“一股独大”的局面,使股市不再成为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比如,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33%以内,将首发流通股的比例提高到50%,以此避免新股发行成为限售股的生产机器,减缓新股上市后由于大股东等重要股东的减持而给市场带来的冲击。
IPO放缓释放善意 市场环境利好
资深股民认为虽然目前A股市场仍然处于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且一周一批次的发行速度基本上成为了市场的常态现象,但IPO单次核发的企业批文数量以及单次筹资规模的骤然下降,却出乎了市场的预期,而这一举措,也被视为当下市场的利好消息。
不可否认,IPO发行节奏及筹资规模的下降,利于减缓股市的抽血压力,对股市投资信心的修复,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影响。但同时,却不利于IPO堰塞湖的加速泄洪,不利于推动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等。至于暂停IPO的想法,或许在现阶段内较难实现,且对当下的市场环境而言,并不适合暂停IPO。
纵观A股市场的历史,暂停IPO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从整体上来看,IPO的暂停与当时股市持续低迷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而在上一轮股市非理性下跌风波中,A股市场也一度暂停了IPO,以尽早修复股市的投资信心。
确实,IPO发行的速度与节奏,需要充分衡量当时的市场环境,而作出灵活调节,这利于均衡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发展。对于16年11月之后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确实显得过快,而IPO过快发行的背后,还可能会衍生出解禁压力倍数式扩张、股市投融资功能的失衡发展以及股市投资信心骤然下降等消极影响。
站在提振股市投资信心的角度出发,在股市处于持续低迷的环境下,确实需要合理调节IPO的发行节奏以及筹资规模,但可否暂停IPO,更需要看相应的市场环境。
当前,属于IPO新规模式,且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签后再缴款的形式。由此一来,结合市值配售的因素,市场中聚集了大量的打新资金,而市值配售也锁定了大量的资金,其最实际的意图还是通过打新来提升综合收益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由此一来,将会可能引发一些不确定风险。
其中,如新股上市后综合收益率不佳,或出现了新股上市后不久随后破发的问题,则打新资金积极性会骤然下降,存量资金抽离在所难免,而在此期间,如果市场不能有效激活起其余的赚钱效应,后果还是不敢想象的。
再者,如暂停了IPO,且对应市值的股票表现不佳,则原本依靠市值配售打新的资金,会加速逃离市场,存量博弈环境再度受到挫伤。由此可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暂停IPO还是并不可取的举措。
实际上,IPO新规环境,加上再融资新政及减持新规“升级版”的配合,适度IPO还是可以的。但,关键之处,则在于IPO发行的节奏以及筹资的规模,在此期间,更需要充分衡量当时的市场环境,进行灵活的调节,而这更需要考验到治市的智慧。
业内人士指出管理层对市场的呵护,有人建议IPO暂停,我觉得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可取,一旦IPO暂停,不排除打新配市值资金的出逃,最好的方法就是减速放缓,但放缓利好次新股,近日多多关注。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6月加息就大大折扣,利好市场,但伦敦恐袭,利好黄金板块、防恐板块。雄安新区建设加码,雄安+海绵城市、智慧电网、雄安+生态农业等多可以多多关注,雄安+特色小镇等。神华和国电的停牌,关注电力板块的混改。今天上攻第一压力在3110-3114点附近,强压力在3127-3130点,3147-3150点为重压区,不放量难过。第一支撑在3094-3097点附近,强支撑在3080-3088点附近,市场能否借助利好上攻,主要看量。
有专家称未必所有人都能体会这种善意,若干舆论又在奉劝管理层,新股发行不能暂停。按照中国汉字的理解,“暂时”停止并非永远停止,只是腾出时间解决历史问题,处理完毕便继续发行。某些注释经济学家有个奇怪理论,认为暂停IPO会把宝贵的公司资源赶到欧美股市,认为损失严重;真实情况是在境外甚至港市上市者,认为太吃亏(重罚可以把套现利润全部收回),纷纷争取回归A股。
不可否认,多数公司争取IPO是为了做大做强,至少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但当前也有不少企业IPO只是把“股份”当商品卖,成本一两元,上市一年、三年后,销售均价起码8元。争取上市上半场是“脱虚向实”,解禁后的下半场是“脱实向虚”。由于每发行N万股 新股,起码带来3N甚至9N万股的原始股,一倍实换来起码三倍虚,最后可能是“越脱越虚”。
沪指在关键区间下界3020点附近,探底两次成功,双针探底的手法与前类似,但维稳机构似乎先救沪指,到本周五才开始救深市,深综指也现双针探底。本周期望维稳机构再接再厉,在创业板打场翻身仗,茅台好说明中国有文化,高科技才是强国之本。
新股发行家数骤降至4家,再叠加减持新规,对市场中性偏利好,对供求关系的改善应有益处。就后市而言,A股以中证流通为代表的全A指数,可能演绎三重底乃至四重底的特征,有利于超跌反弹操作,尤其在风格上,短期将有利于中小创。但目前超跌的最低点机会已经错过,不再考虑,依然空仓观望,等待更大级别交易机会。(综合:上海证券报,同花顺财经,新浪财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