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徽交规院”)的顺利过会,意味着安徽交通控股集团旗下再增一家上市平台,而其IPO过程中实现经营团队和骨干员工持股,亦成为安徽国资系统近年来首例。
证监会消息显示,安徽交规院首发申请于6月13日获得无条件通过,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1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募集资金7.98亿元,投向四大项目: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建设(2.79亿元),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建设(1.68亿元)、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1.41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2.1亿元).
核心员工享上市红利
招股书显示,安徽交规院专注于交通领域的工程咨询,业务内容涵盖公路、水运、市政等建设工程等领域,公司控股股东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持股68.18%),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目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旗下还有上市公司皖通高速(600012).
财务方面,安徽交规院2014-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4亿元、8.51亿元和9.67亿元,净利润为1.25亿元、1.4亿元和1.96亿元。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拟用本次部分募集资金拓展省外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交规院简单的股东结构——公司并无战略投资者及私募投资人。本次发行前,除控股股东外,剩下31.82%股权由196名自然人股东持有,均为公司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未触及发行人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的红线。
上述自然人股东是在安徽交规院的改制控股、增资过程中分3批入股的。2013年11月,安徽省国资委确定交规院的方案为:在交规院有限减资完成后,管理层和骨干员工以增资方式入股,并实施股份制改革。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合计持股占总股本的30%左右,增资价格在公司经评估的每股净资产基础上溢价20%。
在2013年第一批共49位管理层及技术骨干人员以货币方式向安徽交规院前身交规院有限进行增资后,2014年-2015年,公司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分两次参与了交规院的增资扩股。
其中,安徽交规院董事长王吉双持股170万股,持股比例0.7%,已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其他董事持股在0.45%-0.58%不等,单个骨干员工持股数在15万-37万不等。截至2016年底,安徽交规院及其分、子公司中存在劳动关系的共1379人。
安徽国资改革新模式
首发过程中实现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安徽交规院在安徽国资公司体系中尚属首例。其中“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合计持股比例占30%左右,增资价格在公司经评估的每股净资产基础上溢价20%”的“线”也值得参考。
有资深投行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2014年起安徽内已有江淮汽车(600418)、安徽水利(600502)、铜陵有色(000630)3家安徽省属国资上市公司实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均是在上市后的资产重组中实行的,江淮汽车、安徽水利为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员工持股已成安徽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上述3家中,江淮汽车集团高管和技术骨干通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股江淮汽车,安徽水利、铜陵有色则是设立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增发收购大股东资产时的配套融资。
身为国资大省,目前安徽国资旗下还有国元证券、海螺水泥、马钢股份、皖江物流、皖天然气、恒源煤电等17家上市公司。
与安徽省交规院同属安徽交通控股集团控制的皖通高速,在2016年年报中曾表示,控股股东实力雄厚,国企改革空间巨大,安徽省委省政府也要求安徽省属国有企业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整体上市、兼并重组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据证券时报·e公司了解,交规院改制上市过程较为顺利,其之所以可在安徽国资系统中率先实施员工直接持股,与公司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有关,同时又是智力密集型企业,对人才需求强烈的特质密不可分。
担任本次IPO保荐的国元证券称,交规院项目开创了安徽国资混改新模式,鼓励员工与企业共进退,实现国有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国资6月初刚刚发布省属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为加快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省属企业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将安徽省属企业分为商业类(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公益类。
其中,商业类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此前有消息称,安徽国资要求省属企业“一企一策”,分别制订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