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险公司规范万能险的运作到商业银行清理“委外业务”,再到证券公司整顿“资金池”,这些举措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就是收缩资金杠杆,同时防范以投资固定收益品种名义募集的资金进入到权益类市场。尽管在实践中,此类资金的规模实际上有限,但一旦它们开始撤离,在流动性并不算太好的股票市场上,还是会掀起轩然大波。当舆论又对此作出集中报道时,就很容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一部分资金,本来是以投资固定收益品种名义募集来的,但结果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转身投资权益类产品这种现象呢?这里原因也许并不复杂,一方面是因为由于较长时期以来资本市场表现不佳,权益类投资对人们的吸引力下降,大家比较多的是关注相对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品种;而另一方面,现在的债券等收益率水平并不高,难以达到市场的需求。于是这些以投资固定收益品种名义募集来的资金,或是在债券市场进行杠杆操作,或是干脆进入到权益类市场。而现在这样的业务受到限制,于是不同形式的“赎回潮”也就来了,这一资金流向的改变,也就形成了“股债双杀”的局面。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实体经济状况并不算差,但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和债券就是跌跌不休的原因所在。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资金面的变化对证券市场构成制约,那么为什么在股市上并不是表现为个股整体性下跌,而是仍然有一部分股票上涨,而且其中不少还是对资金流入规模要求很高的大盘蓝筹股呢?应该说,这就是时下出现的又一种资金流向变化。
前面提到,由于资本市场低迷,外部资金不愿意进入股市,但它们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又不低。于是,也就催生出权益类市场上人们对于高股息品种的追逐,毕竟如果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把相关资金引导到这类风险较低、经营稳健、效益良好的权益类品种上,那么也还是有机会达到投资目的。今年以来,部分大盘蓝筹股逆市上行,包括像工商银行(601398)这样的超大型企业股票,在指数逐级下跌的态势中却不断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其重要原因也就在此。这种资金流向的改变,客观上也导致了那些业绩差、经营不稳定的公司股票由于资金退出不断下跌,从而形成了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的“二八分化”。个股间强弱反差的不断放大,也就成为时下股市的一个突出表现。
一场必须要进行的金融整肃,起因是为了防范风险,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而在其推进过程中,也就引发了市场资金流向的改变,从而深刻地影响到了股市债市行情。这反过来也说明,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是很缺乏基础投资者,其合法合规的资金来源并不充分,所以一旦有了清理违规资金的情况发生,就会出现大的震荡。这似乎也是在提示人们:在规范证券市场资金供应的同时,也需要为引进合格的资金提供条件。否则,市场就会出现供求失衡,从而导致新的风险出现。
仅就股市而言,需要采取措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使之真正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