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唐倩擅长寻找并长期持有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的优秀企业,投资风格较为稳健。数据显示,由唐倩掌管的交银稳健前三季度收益率达到41.9%,排名混合型基金第五名;而从长期看,自2013年担任该基金基金经理以来,其任职期回报率高达108.83%,年化回报率为21.35%,表现同样不俗。
记者:在资本市场中浸淫多年,您可否谈谈对投资的看法或者个人心得体会?
唐倩:当今中国资本市场的雏形大约形成于二十年前,目前,仍然在不断发展。我个人的一些投资想法,也在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砺。有一条主要规律,对于我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也衍生出几条具体规则:
“第一性原理”
我初次听到这个词,是埃隆·马斯克在三年前接受采访时提到的。意思是: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和原理去推断,而不是模仿或者类比原则。我认为,在投资行业,“第一性原理”就是企业的中长期盈利前景,这是股东价值的最根本来源。在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时,很多人会采用多种因子去分析,有些在中短期是有效的因素,比如经济周期带来的供需变化、利率波动和调控政策等。但事实上,会有很多超越这些中短期因素的力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两家产品雷同、收入规模接近的公司,面临完全一样的外部因素。五年以后,二者的境遇差矣。究其具体研究方法,投资大师巴菲特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比如说可口可乐、喜诗糖果的投资,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简单类比”的危害性
我目前管理的基金业绩,在2015年出现了巨幅波动,从年中的涨幅最高接近两倍,到年底的涨幅回落到50%左右,到了2016年仍然导致很多拖累。总结当时的问题,主要在于2015年的持仓结构中,很多个股的估值在中小创板块的巨大涨幅中累计了巨大泡沫,遇到市场收紧流动性的政策后出现巨额下跌。具体而言,当时处于“互联网”泡沫的温床中,对于企业盈利处于基本忽视的状态,对于企业估值基本用很多离谱的假设去评估。其实,这一点也是违背了“第一性原理”,脱离了基本事实而最终导致风险失控。因此,在后续的投资决策中,我将估值的严谨性、合理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切忌以不恰当的盈利预测以及估值水平去买入公司,相应也大幅下降了相应风险。
“减法”
回想起来,我买过大约二三百只A股公司,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行业。然而,真正带来投资回报的公司却屈指可数,反而在诸多个股上损失惨重。总结下原因,个人在研究水平上达不到驾驭全局的能力,不适合做所谓的行业轮动;另外,对于某些板块比如军工的股价驱动因素始终无法领悟,导致在这些高弹性股票上带来较大的亏损。相反,近些年来,我尽力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在个股和板块的深入研究上,反而感觉事半功倍。主要体现在,只要所投资的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获得阿尔法收益。展望未来,如果希望能和“阿尔法狗”错位竞争的话,还是尽量避免在投资上多做减法。
“控制风险”
经常被问到:如何控制风险。最容易被想到的是,控制仓位、均衡配置和行业分散等等。但我认为,只有深入和持续研究,大幅提高买入标准,并且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才能真正控制风险。“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坏公司的敌人”。同样,时间也是检验是非成败的唯一标准。如果买入一个在半年内涨幅巨大的公司,当然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如果过了两年后,这个公司的市值跌去了一半,而且没有收复失地的可能。我对于这样的投资标的,还是避而远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