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抱怨货币超发导致钱不值钱,更有人直指元凶即是广义货币(M2).
就拿5月份的数据来说,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60.14万亿元,同比增长9.6%,这个数字可以说创下了1996年以来M2增速的新低。
很多人看到这消息惊呼,央妈终于不再疯狂印钞了。
实际上,一个悲伤的消息是,即便央妈不再“哗哗哗”地印钞票了,市场上的钱也只会越来越多。
据非官方统计,现在流通在市场上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也就6万亿左右,不足5月末余额的5%,这个比例其实很小。
更多的货币,其实是通过银行系统的数字体现出来的,其中大部分是通过银行的不断存款、贷款、存款、贷款这个过程创造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村里,现在老百姓手里有100万人民币的财富,大家平时把钱存到银行里吃利息,需要用的时候再把钱取出来。
但是银行归根到底是追求盈利的,仅仅吸引钱进来并不能给银行创造任何利润,它还得把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利差才能赚钱。
但这笔存款银行不可能全部借出去,它还得存一部分到中央银行,这部分上交的钱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8.5%,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
在这里为了方便举例子,假设村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现在银行拉到的这100万存款,有10万需要存到央行,剩下的90万银行就可以拿出去放贷了。
这时候,首先跟银行关系比较好的国企A拿到了这笔贷款。A企业就拿出其中的40万去付了下游供应商B的欠款,剩下的50万暂时用不上,A企业又存回了银行。
供应商B拿到这40万,去开发商C那花掉了30万买了一套房,剩下的10万暂时用不上又存回了银行。
开放商拿到30万,先还了银行贷款,另外一部分存进了银行。
到这里我们就发现,这90万块钱流经A公司、B公司、C公司,最后绕了一圈全部又回到了银行。最后银行拿出其中的10%存进央行,剩下的81万又可以拿出去放贷了。
同样的循环再来一遍,最后81万块钱又回到了银行,银行又拿出其中的10%存进央行,剩下的72.9万拿出去放贷……如此循环往复,一轮又一轮。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发现,现在流通在村里的货币已经远远超出了100万的货币总量,那么现在村里的货币总量是多少呢?
根据总货币=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率的公式,计算得出,现在村里的总货币量达到了100万/10%=1000万元.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基础货币更多,产生的货币总量也会更多,这其实就是货币的“乘数放大效应”。
通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基础货币的数量,央行可以调节市场上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当然,现实远不止嘉丰瑞德小编例子中的那么简单。生活中,基础货币的量比100万多得多,银行数量也多得多,中间货币流经的企业也多得多,情况也复杂得多。
一旦其中有企业或个人在拿到这笔贷款之后并没有流回银行系统,比如说成了现金锁进了保险柜,那么这笔钱就退出了这个循环系统。
换句话说,这部分没有流通起来的钱就贬值了。再换句话来说,手握现金越多的人其实钱越毛。
通过小编的举例,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唯一不让货币白白承受贬值的办法就是加入这个巨大的循环过程,让你的钱流通起来。
嘉丰瑞德小编的意思并不是让大家把钱都存到银行去,毕竟现在银行活期利息才0.35%,傻子才去存钱。
但大家可以去银行贷款,利用货币的乘数放大效应,去做那一批薅存款人羊毛的人,而不是去做承受贬值的那一批人。
至于手里的钱,我们可以通过以比M2增速更高的利息放贷出去,总之不能让钱烂在手里,同时你必须记住一点,比M2跑得快,你才算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