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讯:比起枯燥的经济学理论知识,通俗的经济学现象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什么牛奶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得多?
虽然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理论知识点,令很多人徘徊在经济学的门口不得其解,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实简单又实际。正如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说的:经济学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扔掉,但是有两样东西无法舍弃——供给、需求(买与卖)。
这一轮股市,还是挺脆弱的,中国的基本面没有好。讲两个简单的例子:
第一,前两天去剪头发,我问生意好不好,老板说原来年初办年卡,一年八千块钱,现在都办季卡,一个季度两千块钱,消费减少四分之三。第二,我有一个朋友在杭州开了家餐厅,人均消费五十块左右。我问生意好不好,他说原来一天翻三桌,现在一天翻两桌。从剪头发到开餐厅,已经是最基本面的东西了,所以产业的基本面一定没有好。
这一次股票市场确实是好起来了,过了3000点。我认为这来自另外一层意义上的信心。比如,大家对政策开始产生信心了——未来会不会有很多的减税?会不会对股票更加的放松,会不会有更多的社保资金进入等等。但是,基于基本面的牛市,还是挺脆弱的。
这一次,可以看到政策的基本面有一些改变,但是经济的基本面还是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我们这几年的经济增长几乎都是这样。如果再持续几年,就业压力就会变得很大,实际收入的增长也逐年往下走,大家对未来开始有一些不明朗的判断。
这一次的股市,跟货币政策的宽松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和科创板的推出有关。我们总是希望股市在科创板开始之前先热起来,能够慢慢营造一个科创板所需要的基本氛围。这种心理在市场上支配了很多人的行为。
能否把中国股市引向理性,回归价值投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在中国很难被践行,他一买股票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跟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差别性。现在的股票市场跟前十年比已经好很多了:
第一,散户效应慢慢在递减。因为现在机构投资人已经超过60%,七八年前不到20%。同时,券商在增加,基金在增加,那么市场最终一定会慢慢趋向理性。
第二,上市的规则在不断改变。七八年前有很多寻租者说,“你要上市是不是,我能来帮你做这件事”。现在很少了,追溯性惩罚的法律也不断在增加,未来几年如果把退市的问题真正解决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就会慢慢偏向于理性化。这一轮股票上涨的几个板块,有些是理性的,比如说基建和房地产、券商;有些是感性的,比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在有限条件环境下,任何风险都是有边界的,没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一点都不可爱。人也应该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做一个均衡。
股市要能够反映这个公司的价值,这需要在供给侧的层面上有更多的监管。让市场不要过于波动过于短视,我们需要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长期基金的进入,比如发达国家有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等,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回归所谓理性不是一蹴而就。希望它总体上是能够在价值的附近徘徊,短期有一定的波动。
现在未必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目前,中国经济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我们是一个后来者,有一个追赶的阶段。我们之前用了三十年追赶,那个阶段基本上慢慢地告一段落了,后面要进行一些所谓增长方式、增长模式的改变。中国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所以现在就有点迷茫。即使我知道未来经济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但是我靠什么力量从原来的模式当中走出来,进入新的模式?这也是经济学家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但我觉得,未来十年,中国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在需求侧,一方面,我们现在有两亿多的新中产,这部分人群还在不断增加,他们由一个对短缺的满足变成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这意味着中国的整个消费市场有一个重大的产业转型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率在60%左右,今年新增的城镇居民人口1360多万,农村的脱贫人口也是1360多万,这两个中国人口的1%是中国城市化未来不断发展的可能性。
在供给端,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强,我们现在能够生产全世界60%的产品,但是获得的利润却很少。比如2018年全世界的手机前十名里,一个美国的公司,两个韩国的公司,另外七个都是中国的。但是在这十个品牌里面,苹果手机占到去年总利润的62%,三星占了17%,加起来80%不见了。中国最多的是华为占了8%,小米占了3%,vivo、OPPO占了5%,如果我们能把利润占比提高到40%呢?
过去的增长主要是靠工厂,未来的增长会慢慢地要靠office,office必须是在大城市里面。将来中国的增长极会越来越转移到城市,这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中国经济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所有的政策、体制的改革,都要朝着有利于这个未来发展的方向去配置。如果我们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话,阻碍、浪费了资源,最后也没办法在国际的供应链、生产链中爬上去。更多股票资讯请关注财经365官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