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基金的设计也着眼于长期。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式采用的是每三年开放一次的方式,每个开放期原则上不少于五个工作日且最长不超过二十个工作日。言下之意,购买的投资者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不能直接赎回基金份额,这为基金稳定运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样,东方红睿玺三年定期开放式在基金名称上已反映出长期投资的意思。据了解,该基金将以定期开放的方式运作,满三年开放一次。公司还强调,基金在封闭期内不办理申购与赎回。
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资金正涌向真正的“长跑健将”。除了上述新基金外,对比年初的偏股型基金份额来看,东证资管、中欧基金、兴全等公司旗下的多只偏股型基金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出现了成倍增长。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总结道,东证资管、兴全基金、中欧基金等之所以能够逆风飞扬,是因为这些公司长期真正为投资者考虑,踏踏实实为投资者赚取稳健的收益,最终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长期下来,这种品牌优势将不断发酵。因此,上述公司的绩优基金经理的产品发行能够成为“爆款”也就不足为奇了。
剖析:考核周期是关键因素
常言道贵在坚持。面对资本市场各种诱惑,这些长跑型基金经理又是如何长期坚持自己理念的?上证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期价值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并非一日之功,背后原因多种多样,但这些公司建立长期考核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据了解,东证资管目前采用五年作为投资经理的考核周期,同时把客户盈利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这意味着公司已经形成与长期价值投资相对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不过,大多数基金公司并不能忍受如此长时间的等待。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业内考核基金经理标准大致分两类:一是考核排名,以业绩为导向。二是事业合伙制,以规模为导向。在前者的考核方法下,评价一个基金经理称职与否,由于有基础数据支撑,评价体系自然非常透明也相对公平。但不利的方面是,容易导致基金经理的行为过于短期化,因为排名一般是一年一比的。
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董事会用排名来考查基金公司高管的管理能力,高管就将面临的压力转嫁到基金经理身上,用排名来测评基金经理的业绩。由于害怕落后,基金经理往往选择最保守也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跟随,紧跟同业动向,包括股票仓位高低、个股的选择等,业内俗称“配置型策略”或“跟随型策略”。
“虽然有些基金公司开始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调整,在考核标准中加入长期业绩权重。比如,在一年期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三年期或五年期的业绩权重。但是一年期业绩指标在考核中占的权重仍会较大,而这也是业内的主流做法。”上述基金经理坦言。
多数基金公司在投研的深度与广度上均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基金经理往往碍于考核的短期化,被迫放弃长期有价值的标的,选择紧跟当年的热门股。
一位基金行业监管人士日前在公开场合直言一些基金公司中存在的短期行为。他说:“一部分基金公司的发展布局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热衷于短期规模业绩、短期热点,精选个股、长期投资让位于趋势择时,结构化产品、定制基金等短期资金驱动型产品层出不穷,对责任投资原则落实不足。”
短期化行为直接导致基金业绩波动较大。有统计显示,在投资境内资产的偏股类及股债混合类基金中,业绩能够连续三年处于前25%的占比不足10%,能够连续处于前75%的也不足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