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向
公募基金对于权益偏重也跟机构的布局有关。在严监管效应下,银行等为了应对MPA等考核要求,有着将委外资产以及表外资产大比例腾挪到表内的压力。
1月3日晚间,有市场消息称,根据2018年同业存单(NCD)备案新规,各家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备案额度不超过总负债的1/3。在委外业务大跃进的2017年,同业存单曾经作为委外资金的一大重要的低成本融资渠道,而若存单备案新规真正落地,那这对于公募的委外资金来说则是另一大收缩的理由。
陈华称,目前来自机构的委外业务基本作出了两种安排,一种是撤退,另一种是调结构。
“去年的这波行情,应该都赚到了。”陈华又称,“年初前几天港股的大涨,是境内资金和国际资金双方进去的结果,基金经理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这种资金流入在持续,港股调整空间不大,并且全球来看,港股的估值偏低,所以我们仍然在营销机构往这方面转。”
然而,机构资金的风险偏好并不高。第一财经获悉,去年下半年某国内一线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委外对权益资产的占比从10%不到陆续提升到了35%,使得其去年投向公募产品部分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不过碍于高基数的原因,投入权益市场的资产比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显然并不大。
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对于货币基金的监管力度不断升温,在债券市场低迷与股票市场不断波动的现实情况下,货币基金潜在的扩张步伐似乎还未停歇。据Wind统计,截至1月5日758只(A、B等份额分别统计)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4.8025%,其中224只货币基金收益率高于5%,32只高于6%。
即便委外有撤离,2018年起,资管行业增值税正式实施,而公募基金的税收优势凸显。天风证券研报认为,由于公募基金明确可以免去股票、债券的价差收入增值税,是各类型资管产品(不考虑社保账户)中唯一具有“优势”的产品,再叠加公募基金可免所得税的条款,使得公募基金成为在税收上优势最为明显的资管品种。
以上种种似乎皆在说明,2018年公募基金无需为了虚华的排名而忽视投资者和公司的长远利益去用货币基金冲规模或者大力引入委外资金,整个行业将回归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与业绩本源轨道。获取更多基金行情及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基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