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银行理财余额为29.54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7%,较去年增速大幅下滑近22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大幅低于M2和社融增速。从结构上看,2017年末同业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3.4万亿元,降幅超过50%;而个人理财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力,同比高增27%至14.6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增速,尤其是同业理财增速下行是“金融去杠杆”的一个重要标志。中信证券(06030)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点评称,结合2017年理财报告相关信息可以判断,资管行业可谓“监管未动,整改先行”,虽然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时间在2017年末,但相应的业务调整更有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的“三三四”监管集中期就已开始。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2017年保本理财余额的上行应源于部分银行“缺存款”、同业负债受限、同业成本上升,发行保本理财扩充表内负债的动力显著增强。
理财收益率易上难下
虽然银行理财结构从高成本端向低成本端转移,但理财收益率仍高位运行。
6日下午,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目前不少银行推出的在售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超过5%,如李女士最终购买的那只35天期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05%,银行客户经理刘丽推荐的一只91天期、一只182天期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5.1%。
另据2017年理财报告,2017年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全年上升约80BP至4.3%左右,已接近2015年末水平。从高频数据看,1月各周在售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仍位于4.85%-4.9%高位。
平安证券认为,理财收益率上行,主要是受资金利率上行及债券收益率上行的双重影响,预计未来理财收益率易上难下。
兴证固收进一步分析称,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资产端调整的刚性进一步加剧了负债端的稀缺性和竞争效应,导致中长期负债成本易上难下。该机构指出,随着中小行存单发行成本快速抬升,并逐渐超过理财成本,中小行也开始加大对理财的争夺,从而导致大行理财发行成本不得不提升。2017年大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抬升速度明显超过中小行,并形成罕见倒挂,反映出理财市场的这种竞争效应。
市场人士认为,银行理财规模量稳价升,依然反映出银行体系负债压力较大,对主动负债的依赖难以降低。同业和机构理财退潮、个人理财快速增长,则反映出监管压力下银行主动去杠杆,负债回归本源,进入对个人客户资源的争抢中。
资产配置偏向权益类
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上行的倒逼下,高收益资产显然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