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第一波“奔私”大潮中,2007年这批投资经理见证了中国私募基金逐渐发展壮大的十年时间,他们用专注的投资精神、用心的经营,打造了属于他们的私募事业。如今私募管理规模突破11万亿元,备案产品数量超过6万只,这是最好的时代,也充满挑战,未来十年私募江湖的这些投资人士会走向何方,如何才能实现私募基金的长青之道。
杨玲认为,专注、加上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创造业绩,吸引人才,是实现基业长青的秘诀。她表示,目前星石着力建设投研团队,投研人员多达50余人,力求做到研究上的全行业覆盖,同时,他们将投资方法进一步优化,形成“中长期趋势投资方法”。
张高则表示,公司发展需要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目标、机制、体系、文化、团队才是阳光私募公司发展的基石。“未来将继续沿着多产品线、多合伙人、多合作渠道的平台化方向发展,在每条业务线上更加专注和专业。”
陈家琳认为,未来只有综合竞争力卓越的管理人才能在长期脱颖而出,投资管理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包括运营能力在内的中后台实力,而后者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过往的投资业绩在可遇见的将来能否得到复制和延续。
张英飚表示,第一个十年,他们将投资范围覆盖到了A股、港股、美股以及美元计价的固收基金。而下一个十年,就是顺着第一个十年打下的框架,把里面的工作做好做实。“十年奔私,有三个感悟,一是私募十年得到迅猛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奔私’的这个大潮中,说明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二是通过这十年的运作,充分认识到绝对收益和低波动、稳健的重要性。最后,五年前在海外市场的领先布局,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重要、正确的决定。
“公奔私”基金经理创202家私募
八家规模过百亿
中国基金报记者 房佩燕
自2007年掀起的第一波“公奔私”大潮后,“公转私”现象早已成为私募行业的一种常态,如今一些“公募派”私募已经成为私募江湖的中流砥柱。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已在阳光私募基金掌管产品的“公募派”基金经理逾250人,“公募派”私募机构204家,其中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有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