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先后有富达、瑞银两家外资机构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其他诸多外资机构也跃跃欲试,正在计划申请开展私募业务。
外资机构陆续跟进
上周,瑞银资产管理于7月13日宣布,其外商独资企业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可向中国的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提供国内固定收益、股票和多资产的私募基金产品,瑞银也由此成为首家同时具有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资格额度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
今年1月4日,富达全资子公司——富达利泰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完成备案,成为首家可在中国境内募资、投资A股市场的外商独资私募机构。
除了已经完成备案的,还有诸多外资机构正处于准备进程中,一些外资机构正在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为下一步申请开展私募业务做准备。纽银梅隆投资管理于7月4日宣布,公司已获得上海工商局批准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企业,该外商独资企业位于上海自贸区 ,由纽银梅隆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值得注意的是,纽银梅隆投资管理方面明确表示,“设立外商独资企业长远将让纽银梅隆投资管理能为中国高净值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打造和分销在岸私募基金。”
今年5月,Vanguard集团也宣布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并透露,虽然目前Vanguard尚未申请登记成为外商独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但是不排除将来的某个时间会提出申请。
诸多外资机构都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十分憧憬。纽银梅隆投资管理亚太区分派主管兼联合主管Lindsay Wright表示:“中国市场庞大而多元。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在寻求投资选择及全球多样性,而我们的多元精品式投资管理模式则能充分满足中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Vanguard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林晓东预计,到2025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约合100万亿人民币),养老金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3万亿美元(约合19万亿人民币),中国公募市场存在巨大的成长潜力,这也将赋予Vanguard以可作为的空间。
推动行业生态变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步入中国市场,私募行业的格局必然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他们将与本土私募一起争夺国内高净值人群和机构投资者市场。
对于外资私募机构的动向,国内本土私募机构事实上也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上海一家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外资私募在投资策略的丰富性、风险控制的严谨性上,相对本土私募而言具备一定的优势。短期而言,外资私募会有一个试水摸索的过程,但从中长期而言,随着越来越多海外机构的入场,行业生态将渐渐地发生一定的变化。
清和泉资本副总经理、创始合伙人钱卫东曾表示,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进入,对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首先,对投资者而言,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也能够更多接受长期投资理念;其次,虽说目前外资私募还比较少,但形成这个趋势之后,后续可以丰富A股的投资者结构;最后,将使本土私募市场更加多元、更加开放,对本土的私募管理人有正面竞争的促进和交流作用。
当然,其中一些外资机构布局私募业务,也是怀着“曲线”进军公募市场的意图。对于像瑞银这样的机构而言,此前就已经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合资设立了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外资机构在国内尚没有公募基金公司。
Vanguard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林晓东此前就曾表示,Vanguard最希望服务的是中国14亿普通投资者,因此就中期目标而言,Vanguard希望能在中国开展更贴合普通零售客户的公募业务。在目前的监管框架下,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业务3年后可以申请公募牌照,因此,不排除Vanguard采取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即最终目标仍是公募业务。或者,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也可能会有其他开拓中国公募市场的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