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并购退出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退出方式。根据清科数据,2006-2013年前三季度,VC/PE支持上市并购案例数达4609起,占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总数的55.1%,渗透率高达36.4%,并购日趋成为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重要渠道之一。
案例
滴滴与快的、58与赶集合并,实现“1+1>2”的结果。合并之后,不仅结束了不可持续的烧钱竞争模式,企业估值也急剧上升。此时如果资本选择退出,也会获得超额回报。通常情况下,它们都会继续持有,因为合并之后,企业市场前景比之前好多了。
新三板:股权超市公开买卖
2014年以前,通过新三板渠道退出的案例极为稀少,在2014年扩容并正式实施做市转让方式后,新三板退出逐渐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
截至2017年末,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11630家。2017年,新三板成交金额总计达2271.80亿元,较2016年的1912.29亿元,上涨了18.7%。
案例
这几年,新三板经历了火爆到平静的过程,但其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自然也不可小觑。有些VC/PE将新三板看作兵家必争之地,以VC机构达晨创投为例,截止到2017年7月,该机构已有7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有12家企业完成IPO预披露等待证监会审核。
借壳上市:另类的IPO退出
360借壳上市,搅动A股一池春水。让人们重新注意到借壳的价值。
在经历两年的从严监管后,2017年借壳交易终于出现明显的降温。截至12月14日,仅有6家发起借壳,相较2015年的20家,下滑了70%。其中仅有1家通过发审会,1家被否,1家宣布终止,3家仍在推进中。
案例2017年2月,顺丰借壳鼎泰新材上市,市值超过2300亿元,超越万科和美的集团,成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2013年8月入股的三大PE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账面收益超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