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生存不易!岂止万科 私募基金也高喊“活下去”
记者汪莹赵婷
即将告别2018年,私募的成绩单一片惨淡。不仅小私募生存艰难,一些百亿私募也深陷亏损。寒冬中,私募比以往更加期盼春天的到来。
私募坦言今年相当艰难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私募基金平均收益为-9.64%,较前10月的-11%有所好转。11月份,受益于多项利好政策,如减小股权质押风险、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完善市场交易等,市场出现一波反弹,当月私募基金取得1.69%的业绩,十大策略均获正收益;股票策略平均收益为1.66%,今年以来亏损也收窄至-13.81%。
回顾即将结束的2018年,私募感慨异常艰难。朴信投资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朱昆鹏坦言,今年的艰难甚于2011年和2008年。整个行业氛围比较沉闷,情况糟糕。
和聚投资研究部透露,今年整体业绩浮亏10%到15%,略优于指数。“今年A股市场是单边下行行情,申万28个一级行业全部亏损。私募面临业绩、规模等压力。但经过3年多调整,随着极度悲观预期释放、政策底出现,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底部区域往往也是下一轮发展的起点,现在应该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市场,争取把握住下个阶段的机会。”
睿璞投资创始人蔡海洪表示,股票指数除了1月份有一波上涨外,今年大部分时间一路向下,对投资挑战很大,尤其是对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私募。以往A股一年当中都会有市场红利、主题机会、行业高增长等机会,今年这些机会都不持续。只有少数细分行业或个别公司存在超预期增长,要把握这些少数机会对风控要求很高。不过,蔡海洪表示,目前其所有产品均获得正收益,主要是因为坚持了既有投资方法,如独特的研究流程和投资清单等。
上海雷根资产总经理李金龙认为,今年大盘普跌且跌幅较大,股票多头很难不亏损。尤其是外围不可控因素很多,美股大跌、中美贸易争端等,这些很难通过择时规避。同时,黑天鹅事件增加了市场波动,改变了市场风险偏好。内外因结合使得中长周期的择时比较难做,交易量下降也让大体量资金的短期调仓发生困难。
磐耀资产董事长辜若飞也表示,今年市场比较难做,作为私募行业从业人员,责任重大,倍感压力。辜若飞透露,公司年初做了相应的策略调整,整体业绩不错。“市场行情极度低迷的时候往往是积累播种的时节,我们心怀希望。”
多因素致私募业绩不佳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达21.57%,创业板指数下跌25.23%。不少投资人士表示赚钱难,宏观、微观等多因素叠加,行情没有给出什么机会。和聚投资研究部表示,国内方面,年初以来政策定调加速去杠杆,与行业性的收缩政策叠加,对市场影响很大。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对市场短期风险偏好的扰动非常明显。
朱昆鹏也持类似观点,外在方面,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国内方面,对民营经济作用的争论也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没有遇到的情况。另外,经济周期、政策面去杠杆过急等因素的影响叠加,市场信心缺失。
辜若飞认为,去杠杆的背景下,股权质押风险逐步显露,经济数据也差强人意,很多行业业绩增速低于预期或者持续下行。加之外围贸易摩擦的扰动,市场的不确定性非常多。
除了宏观背景,辜若飞还认为之所以私募业绩普遍较差,还因为很多私募没有从去年的慢牛中转换思维,仓位较重,面临流动性风险时应对不足。
蔡海洪认为,不合理的预期是业绩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白酒和家电行业,之前的赚钱效应带给这些行业过高的估值。在蔡海洪看来,乐观情绪是投资的敌人,而今年黑天鹅事件频繁,一旦增长低于预期,很容易造成戴维斯双杀。此外,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一季度,以蓝筹股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受到投资者热捧,过多的资金追求有限的标的,不切实际的预期和交易堵塞也随之出现。
李金龙表示,今年行情走弱与2017年的结构性牛市有关。年初,资金分流导致2017年资金抱团行情瓦解。受到外围因素及质押风险影响,科技股、成长股难以担当新的抱团题材,同时,成交萎缩,人气渐失。“股票策略除了通过选股赚取收益,还可以赚非理性交易对手的钱,而当市场成交额过低,没有人气时,非理性交易行为也减少,这部分收益也降低了。”李金龙说。
赚钱不易,控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金斧子财富合伙人朱义龙称,今年不少百亿私募都跑赢指数,主要是因为在震荡行情中兼顾盈利和流动性,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控制净值回撤能力优秀。市场寒冬中,大部分私募采取的还是保生存、练内功的应对方法。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也表示,恶劣的环境下,靠严格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止损制度,能够大幅减少亏损,在行情见底的时候,才能把握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