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万科不易 私募基金也高喊“活下去”(3)

万科不易 私募基金也高喊“活下去”(3)

2018-12-17 08:56  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基金报

  朱昆鹏认为,中国经济处在转型过程中,转型是主题词,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在酝酿,旧的增长动力在减弱,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很难有特别大的起色,结构性因素更明显,新消费、新科技、新产业可能是未来的方向。战术上会对灵活调整仓位,品种上会布局新消费、新科技。

  和聚投研部表示,安全边际仍是2019年选股的第一要点,同时关注一些系统性不确定性的落地,国内经济增速见底尚需时日,保持谨慎乐观,力争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辜若飞则认为,对私募基金来说,增强自身投研力量以及风控水平是永恒的核心。明年在操作层面,要进一步提高仓位管理的能力。在经济触底过程中,外资也在逐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比重,与往年相比,对宏观政策的敏锐解读和及时跟踪全球影响尤为重要,短期应关注去杠杆的节奏,中期关注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向。

  李金龙表示私募是一个竞争节奏很快的行业,投研部需要高效研究发现市场规律,了解投资者的配置需求。目前公司在同质化的主流投资策略以外,加推异质的策略产品,如港股打新,同时在现有混合策略产品基础上,新增单策略产品,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配置选择。

  生存不易

  私募寒冬中的他们

  记者房佩燕赵婷汪莹

  或许是连续多年的市场调整,消耗了私募的御寒能力,2018年市场造成了更大面积的冻伤,更多的私募机构和个人在江湖中沉浮,只求生存下去。

  有百亿私募遭遇滑铁卢

  规模缩水严重

  2015年股灾以来,市场经过多次巨幅调整,私募行业也重新洗牌。部分百亿私募遭遇较大的净值回撤和投资者赎回,掉出一级梯队;新成立的中小私募也生不逢时。首当其冲的当属成长风格私募。据记者了解,北京、上海和华南地区有多家私募,依靠投资成长股起家,规模一度达到上百亿。而近两年,创业板和中小板遭连番回调,成长风格百亿私募业绩也是“一熊熊三年”,规模缩水严重,有的从百亿降至不足50亿,有的规模只剩下高峰时的零头。

  此前热衷炒壳、赌重组,或参与定增、举牌的私募也受到挫败,不仅规模缩水,公司也分崩离析,人员流失严重。据悉,广州一知名私募,此前规模过百亿,如今二级市场规模不足十亿,据内部人员介绍,去年公司还有近50人,现在只剩下10个人。上海一家曾经的百亿私募积极参与新三板定增,如今规模还剩不到20亿。北京某趋势派私募,也曾规模近百亿,如今缩水严重,基金经理无心工作,回家生娃。

  记者了解到,“择时生娃”的私募员工还不少。“熊市没事干,不如趁现在把孩子生了,等牛市来了鼓足劲加油干。”北京一位私募市场人士表示。债券私募的伤亡也不小。据记者了解,一家债券私募今年踩雷,业绩惨淡,规模缩水,人心不稳。一位离职员工告诉记者,在公司看不到希望,身边的同事基本走光。此前,市场还传出该私募有申请公募的打算。

  中小私募面临生存困境

  活下去成首要目标

  相比而言,大型私募由于家底厚,”抗冻”能力也比较强;小型私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的连生存也成了问题。

  华南一家新成立的私募负责人感叹运气不佳,创办私募遇上股灾。“一开始我还满怀信心招呼公募的朋友一起干,现在情况太糟糕,一直亏钱,有的已经返回公募了。”他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次创业。“以前拿工资做投资的日子很轻松,现在不仅要做投资,还要管理公司、卖产品,我们现在不渴望把规模做多大,能活下去就好。”成立时间较长的小私募境况也不一定就好。北京一家小型私募在2015年4月牛市顶峰前夕成立,当年7月完成备案时市场已经暴跌,总经理感慨躲过一劫。之后两年,公司规模逐渐上升,2017年接近10亿。然而,躲过了2015年,躲不过2018年。“今年行情急转直下,部分基金清盘,资管新规出台,我们之前发的一些产品不符合要求,所以提前清盘,仅这一块大概有6个多亿。目前在运作的产品只剩下6000多万。”

  今年的低迷行情也“扼杀”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创业想法。西南地区某三方财富合伙人告诉记者,旗下子公司备案了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年初时准备开展业务,“大家凑了些钱去试水,结果全部赔光。”对于一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私募,开源节流度过寒冬是当下首要选择。在成本压力下,不少公司面临生存危机,开始裁员。还有私募选择降低办公条件缩减成本。沪上一家2015年前后成立的私募,一开始将办公室设在陆家嘴附近位置较好地段。今年为节省成本,公司已搬到一处面积较小、租金便宜的办公室。

  私募从业人员:

  不奢望年终奖,只盼保“饭碗”

  临近年终,不少人开始为年终奖牵肠挂肚,但对很多私募从业人员来说,年终奖已成奢望,有的寄望“保住饭碗”,有的则在计划转行。

  深圳一位私募研究员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司年底就会清盘,这一个月一直在面试工作。“私募研究员没前途,现在要去一家大型企业做战略研究员。”而他的同事,多数还在为工作奔波,很多人还没收到面试通知。

  华南某公奔私的研究员也在这几天离职。“公司亏损20%,资产缩水近一半。年终奖已没有希望,不如去试试新的机会。”不仅研究员,合伙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前述西南地区三方财富合伙人今年年中已离开原公司,到某政府金融平台就职。“今年市场行情不好,财富公司没怎么募到钱。公司没有解散,其他合伙人还在管,我只保留股份,目前持观望态度,等市场行情转向再考虑是否换工作。”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