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影子银行”的种种特征相比较,目前我国所谓的“影子银行”没有完全克隆其特质,而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了不少“变异”,其中某些所谓“影子银行”的中国特色,甚至与国际惯例和通用的判断标准完全不同。
“中国的信托公司从1979年起步,开始的目的主要是引进外资,但后来许多公司就以帮助银行绕规模、放贷款为主业。最开始是做银行的人来做信托,所以信托怎么做都有银行的影子。”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道出了信托是“影子银行”的由来。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信托业加快转型步伐,积极回归本源。据邓智毅介绍,2016年度全行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749.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76%,信托业务成为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很多信托公司积极布局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慈善信托、资产证券化等信托本源业务,主动压缩通道类信托业务。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是目前金融体系中受到行业监管最为严苛和直接的两类金融机构。至于个别机构开展的个别业务可以规避监管法规,则属于违规行为的个案,不具有普遍意义。”邢成说,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主导者从本质上讲仍是商业银行。无论是其自身发行的一系列所谓理财产品和资金池业务,还是所谓银信合作通道业务以及所谓同业合作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都是主角;在中国特色“影子银行”业务的交易结构中,几乎难以看到严格、标准、复杂的证券化产品结构,相关产品主要仍为债务工具或初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此外,我国当前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不能简单类比西方市场发达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影子银行”,因此对策和监管自然也不能盲目照搬。
影子银行的存在,确实给我国的金融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抑制其发展也成为了不少人的共识。目前信托公司正步入转型的关键阶段,可以给金融业带来更好地助力,从多个方面帮助有关机构一直影子银行的壮大。
对于影子银行,时常关注金融资讯的亲们都应该有所了解。不过这个影子银行毕竟不正规,抑制其发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最近,有金融机构表示,信托公司的变革或许可以给影子银行的发展带来雷霆一击,真的如此吗?
针对“影子银行”问题,两会代表委员也屡有提及,比如,全国人大代表邓智毅在发言中说:“信托公司要专注于信托、专业于信托、专长于信托,不要将信托公司做成投资公司,不要将信托业务做成‘影子银行’,不要成为银行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