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普遍在250个到300个基点,考虑到中国信贷[0.83 3.75%]的天量规模,所以银行业是想不大额盈利都不行。在净息差很大、银行盈利丰[17.62 1.26%]厚的条件下,可以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条件已经成熟,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过去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最大担忧是银行业的盈利不行。但是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表现说明,它们的盈利能力出奇的高,而且其表现也好于利率市场化国家的大部分同行,现在这个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最大的硬约束已经不再存在。
在利率市场化问题上,一方面不宜继续被过去银行拿假借的“盈利能力弱”的借口所绑架;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但是即使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四大行利息净收入真的减少一半,四大行仍然盈利可达数千亿元,还属于巨利范畴。
再有,过去反对利率市场化的另一个重大理由是中国银行业的体格羸弱、监管跟不上。《巴塞尔协议Ⅲ》将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 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可能在2012年择期实施。据中国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11月,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为 270.7%,资本充足率达到12.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1%。即使执行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行整体也能够达标。所以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利率市场化的体格及其监管,都已经不是问题。
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国银行业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利率市场化的初步锻炼。中国银行业多年来已经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了浮动的政策,如对于房屋信贷政策上的差别利率、上浮利率以及流到“影子银行”追求高利率收益的资金,都可以视为是在贷款利率方面市场化的初步行为。而各银行在存款大战中各个奇招迭出,如“高息揽存”、各类理财产品等等,打破了对于存款利率上的整齐划一的死板规定,也接近于是在存款利率上的市场化措施。这些都是利率市场化前期的一些初步实践。所以,中国银行业对于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也是不陌生的。
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现在银行业的巨额盈利正是着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很好时机。
最近银行业真是好消息不断。根据报道,截至2012年2月6日,已经有7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其中深发展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60%—70%,民生银行[6.60 2.64% 股吧 研报]和华夏银行[11.77 1.82% 股吧 研报]则均预测去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浦发银行[9.46 2.38% 股吧 研报]、光大银行[3.03 1.68% 股吧 研报]和兴业银行[14.40 2.71% 股吧 研报]分别预计2011年实现净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2.02%、41.03%和37.74%,身为城商银行的南京银行[9.83 2.50% 股吧 研报]预计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39%。
以上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情况,国有四大行的情况也不错。去年上半年,就有数据测算四大行日均净赚18.85亿。某部门发布的《中国银行[3.04 1.33% 股吧 研报]业运行报告(2011年第三季度)》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38亿元,同比增长35.4%;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合计净利息收入为5479亿元,同比增长28.3%;前三季度,人均利润近40万元。
银行业的境况确实羡煞了各行各业。所以在北京举行的“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说:“民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而银行业员工也如是说:“今年涨工资涨得挺多,有点不好意思说。”
中国银行业的业务主要来自于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有资料显示,16家上市银行2011年前三季度净息差收入占到营业总收入的近八成。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净息差收入占总营收的75.7%,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总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则超过90%。
一般来说,银行好的前提是实业企业好,但是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未必。作为银行的上帝的存款者来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1年全年,我国CPI比上年上涨5.4%;而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百姓实际存款利率为-1.9%。也就是说,如果老百姓把钱存一年定期,一万元会“缩水”190元。而这种负利率已经连续22个月。有人研究发现,2002年到2008年由于负利率,老百姓实际上等于向资本使用者补贴了7200亿元,如果加上2010年以来的几十个月的负利率,老百姓的补贴额有万亿元之巨。
建立在实体企业处境艰难和储户补贴这两个基础上的银行巨利,其实是经济和金融制度畸形的一个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