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公众自身的公益认知也需要提升

公众自身的公益认知也需要提升

2017-09-04 21:07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张天潘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经济观察报

这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很多色彩亮丽、风格奇异的绘画刷屏,也都花了一元钱,购买了一张画作为屏保,真可谓“最美的刷屏”。这个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名为“‘小朋友’画廊”。

这些画的作者最小11岁,最大37岁,都是自闭症、脑瘫和唐氏综合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用户每购买一副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由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旨在消除社会偏见,帮助这些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这个互联网+艺术+公益的创新传播项目,是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案例,对于中国的公益圈来说,尤为难能可贵。以前的很多公益活动和倡导传播,都是圈内的自娱自乐,很难扩散到行业之外。如今这个“‘小朋友’画廊”事件或“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项目,掀起了全民关注参与的热潮,将会深刻地去影响公众对于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的关注,是一件成功的公益传播。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瑕疵和公众的误解,包括延展出了很多值得业界讨论的议题,比如在公益传播和倡导中,如果在最大化实现传播效果的同时兼顾专业性?

  在这次的讨论中,公众的一些质疑是,认为项目精美画作展示,会给公众造成认为自闭症患者都是有艺术天赋的浪漫化想象。而现实却是如专家所指出的,在自闭症的世界里,只有不到10%的人能够拥有特殊的能力,真实生活中,有超过90%的自闭症患儿并不具备所谓的天分和超常的能力,他们往往生活都不能自理,他们可能随地大小便,可能没法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让笔者想起两年前的另外一个公益活动。2015年4月,第八个世界自闭症日前夕,壹基金在微博上发起了#人人都是笨小孩#公益话题接力活动,呼吁关注了解自闭症,包容接纳自闭症群体。但后来有网友提出,壹基金将自闭症称为“笨小孩”似有将自闭症患童污名化的倾向,并指称“污名化恰恰是主流社会最喜欢的,打着关怀的名义实现的歧视,甚至于被污名化的群体本身也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歧视”。

  大家看,提“笨小孩”吧,说这是污名化,让大家以为自闭症都是笨小孩,没有去发现他们才华和独特性;现在展示了一些患者的绘画才艺,大家又说这是浪漫化了,其实他们很普通,是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那么,这无疑会令人困惑,到底要怎么办才好?专做科学、严肃的普及,这在相关领域搞了多少年了,包括现在从事自闭症服务的公益组织也越来越多,但总体上有何社会效果呢?从传播效应的角度看,其实如果没有这两个活动,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闭症,也不会去了解这些群体。所以这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是公众传播和专业倡导之间,很难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呢?

  当时壹基金活动争议时,华南师大公管学院老师褚蓥就评论说,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细分领域内专业问题的公众传播普遍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即信息传达的准确度与信息传播力取舍的问题。也就是说,针对十分小众的专业性话题,要想让公众能够关注,并有所了解,就必须要降低信息的专业门槛。比如,在设计专业话题时,就必须要设计成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一看就能懂的内容。所以,话题设计人员通常会设计一些能够引起有效联想的话题,比如这个案例中的“笨小孩”。但是,如果真这么干了,就可能损耗信息的准确度。信息可能不如专业术语这么准确,还可能掺杂进一些不必要的含义,引发负面联想。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公益传播操作中,为了便于传播,同时能够将传播效应最大化,必须要集中一个点进行放大,同时这个传播点,还需要引起公众有兴趣关注和参与,这个也可以理解为类似媒体的“读者导向”或商家的“用户体验”,公益其实也需要有“公众导向”的意识,才能将传播做得更好。

  这就要求公益组织在公益运作中,需要懂得传播规律,公益行业也要意识到,只有先传播了,然后吸引关注,公益才能够引起公众的参与和了解,没有这前提,很多公益倡导其实都是低效率的。正如商品广告一样,先要对公众形成某种认识,哪怕很片面的,也总比没有强,所以商品广告从来不会做成商品说明,而是更抽象、更诗意、更模糊地对商品进行展示。

  当然,对于公益传播来说,确实和商品广告很不一样,但基本的传播规律是相通的。就比如2014年的冰桶挑战赛,以及这次的“‘小朋友’画廊”,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级传播效应,把全社会目光迅速聚焦到罕见病、自闭症等群体上,这个时候各类专业人士的批评意见,各种深入的、专业的知识普及才能够得到更多程度的关注,这样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才能够更立体、全面。和诸多的广告一样,被争议不是坏事情,有时候反而是争议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无人问津才是白忙活一场。

  坦率讲,现阶段公众对于公益的认识,绝大多依然停留在学雷锋、献爱心阶段,就想着捐款捐物、授人以鱼。包括这一次也一样,很多质疑也认为,为什么这个善款不是直接给这些画作者而是落入一个NGO机构账户中?先不说一些自闭症患者家庭并不贫困,就单说这个项目中,展示的画作是从一千多个患者中精心挑选的,那么,按照一些质疑者的做法,是把善款给那些画的作者还是给所有的患者?这些人又怎么分善款?由谁来分?会不会又存在各种善款争夺等(以前有太多这种案例了,比如2014年的杨六斤事件)?可能很多人没有深入去想。

其实,也正是因此,才需要一个专业的NGO机构介入,作为公众和患者之间的桥梁,去实现公益的公平和正义,将社会爱心资源最大化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群体。所以总结来说,不管是公益传播倡导,还是公益慈善的运作,其本身都是需要专业化运作的,而且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这种专业化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公众来说,自身的公益认知也需要随之提升才好。(原标题:张天潘:公益要讲用户体验更需要专业组织介入)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