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对小女,愧对列祖列宗”,参加完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下称“阳浦小学”)的“家长面谈”后,一位上海家长在微信朋友圈作出如此感叹。该家长晒面谈“问卷”题目的截图近日在网络热传,而上海有关民办学校招生“考家长”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议论纷纷。
家长何以生愧?这道图形逻辑推理题难度不低,题型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
一位上海家长晒出的面谈“问卷”题目的截图。
为何上海民办小学招生还要如此“考家长”?争议泛起。5月6日、7日,上海集中举行171所民办初中、小学的学生面谈,以选择学生入学。此外,另一所学校上海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也因被曝出要求登记外祖父母的职务、学历等信息而引人侧目。
上海民办小学招生热近年持续高烧。今年的招生现场延续火爆情况,不少民办小学前门庭若市。此前,多位上海教育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优先选民办、保底到公办”已成为很多上海家长在孩子“幼升小”时的基本思路。
上海民办小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因此逐年走高,争议频现,人们惊诧进入民办小学不仅要“拼娃”还要“拼爹”。
面对社会争议,阳浦小学在6日发布公开声明称,设置家长问卷是为了“收集足够、真实的孩子成长信息”,并且是为了家长在等候过程“不至于太枯燥”。
而上海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招生处一位教师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代信息登记“是选择性的”“没有必要一定填写”,其还反复强调这些信息“不会影响小朋友的成绩”。
两所学校的“自证清白”并不能平息社会争议。7日傍晚,上海市教委公开发布对两所学校的处理意见,“对相关负责人追责”,并要求“两校公开致歉”,明年还将核减两校的招生计划。
被重罚的两所学校或属“顶风作案”。上海今年严令查办民办中小学违规招生行为。此前,上海已叫停了民间举办的民办学校用作入学参考的“小机灵”杯数学竞赛等杯赛。5月4日,上海市教委又重申民办中小学对学生面谈“仅限一轮”,并表示对于违规学校,各区教育局将给予通报,如若拒不改正,核减该校下一年30%的招生计划数并取消当年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一位上海家长告诉财新记者,在其所参加的某所民办小学的招生现场,今年还遇到上海市教育督导中心进行随机督导。
上海民办小学“考家长”早已有之
财新记者从多方获知,在上海家长眼中,阳浦小学在杨浦区的小学行列位中居前列,放之全上海,也属“中上水平”。而今年才第二年招生的上海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招生不仅面向上海户籍学生,符合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外省市学生也可报名。其是沪上知名民办小学世界外国语学校的分校,据媒体报道,后者在2013年计划招生120人,但报名人数达4400多人,招录比超过36:1。
世界外国语学校在面试对家长的“考查”早已有之。曾有网友在2013年发帖指出,该校在面谈家长时会在第二轮面试时利用考题“测智商”。而阳浦小学也在其招生公告中明确指出面试形式包括“家长问卷”。
“家长面谈”已成为上海多数民办学校选择学生的组成部分。上海一所民办学校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校长孙学文2015年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表示,“家长面谈”并不看中“收入和地位”,而是想了解家长对于学校的认同以及是否愿意付出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但是根据多位家长往年在家长社区的“面试回忆”,有上海民办小学要求家长填写“职业、职务”甚至“年收入”等信息,或询问“是否了解学费”,“来自哪所幼儿园”,“参与何种兴趣班”等问题。
由聚焦科技与教育政策的同济大学里瑟琦智库日前发布的一项名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减负”15年反思》的报告指出,上海优质民办中小学市场逐渐壮大,有着按照“家庭背景、父母成就、孩子口头表达”等显性标准进行招生的倾向,“民办学校喜欢招收’收入高’‘家境好’‘孩子机灵’‘家长陪伴时间足’的学生早已广为人知”。
为降低“幼升小”阶段的择校压力,中国教育主管部门近年不断加大对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的约束。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通知,进入小学“不得进行各种形式的招生选拔”。
“面谈”于是成为民办学校“幼升小”的主要方式。上海市教委公布在2015年2月的《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规定,在招生过程中严令收取“豪华简历”。
此前,有上海民办学校要求学生在面试时提交简历,此法后因涉嫌变相采集家庭信息引发争议,有家长在准备简历时费心添加孩子出国经历等信息,并有意透露家庭背景。
“考家长”缘由:抢掐优质生源
在上海一所公办学校校长陈琪(化名)的回忆中,附近办学质量一般的民办学校也受到家长热捧,开始于3年前民办学校招生提早至公办学校前。
在2013年的招生政策中,上海的公办小学新生报名和民办小学面谈时间同步,都为5月17、18日,但到了2014年,民办小学的统一面谈时间提早至2014年5月10日,此后沪上民办小学招生均领跑。
在上海多位公办小学校长眼里,上海民办小学凭借招生提前优势,“对公办教育冲击很大”。此前,一位公办小学校长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指出,“民办学校’掐苗’严重,我们学校的生源,是被一流的民办、二流的民办一轮轮掐过的。”
陈琪也告诉财新记者,在3年时间里,学校生源变化明显,“优秀的学生不见了”。而在上海,生源是否优秀,家庭的教育投入是重要因素,陈琪所在的学校在近年间出现优势阶层的孩子渐少的情况,“底层的孩子多了”。
公立教育和私立学校教育的入学方式区别化或是其中要害。“先冲冲民办学校,多一种选择。”在财新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上海家长表示,公办小学强制性免试就近入学,若无经济实力购买优质小学的学区房,恐小孩会进入条件一般的“菜场小学”。
财新记者梳理,上海公办小学热门学区的学区房房价已超过10万元/平米。一位上海家长告诉财新记者,在上海,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会先购买学区房“占个坑”,用公办学校入学资格“保底” ,但在择校时也会尝试让孩子参加民办学校的面试。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共有31880名学生填报民办小学,这一数据在2015年为25133名。其中备受家长热捧的民办小学的招录比甚至超过30:1,据人民网报道,2015年民办阳浦小学共有1183名孩子报名,招生计划为210名,录取比约5.6:1。
因为家长趋之若鹜,民办小学有很大挑选生源的空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办学校被严禁择校,给了民办学校“难得发展契机”,吴华称,“如果一个民办学校表现出优势,在市场引导下,生源规模将越来越大,规模大了就会产生经济效益。”
此外,在江浙等发达地区,各界已形成共识,家庭文化背景对于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家长都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在一起,民办学校只要一次考得好,就会受到追捧”,吴华表示。
教育公平或受侵蚀
除了集聚生源的优势,民办小学受上海家长热捧,还受益于其冲击重点初中的高升学率。
有观点认为,此种优势得益于上海民办小学可以“不听从行政指令”,对学生进行“刷题”等学业训练。一位上海公办小学校长表示,“公办学校都会严格按照主管部门要求的基准来操作”,民办学校却存在“拔苗助长”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公办中小学生“减负”,长年出现在中国各级教育部门的决策视野中。此前,有多位沪上学者向财新记者表达担忧,“(上海)公办学校通过减负剥离的应试训练,是否已转移到民办学校和课外培训机构?”
“穷人的孩子没钱补课,课程难度随之下降了。”陈琪告诉财新记者,生源变化发生的连锁效应是教师的课业负担加重,成就感也有所下降,他担心若教育政策不改,未来其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师资将流失。
但吴华也指出,民办学校发展的契机,既来源于外部政策环境,又源于内在管理机制,“民办学校教师对学生付出的努力远超过公办学校”。
上海的一些优质民办学校自身基础也较厚实。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一次会议上公开透露,一些上海顶尖的民办学校,有的是市场化改革中的“改制学校”,但其“游离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之外,在考试选拔等方面大展身手,所获取的高升学率使公办学校处于下风。”
阳浦小学即为上海公办小学原杨浦小学(前身为上海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在2006年转为民办的产物。
多位沪上学者向财新记者表示担忧,给予民办学校提前招生的权力,且公办民办学校的学业训练不对等,恐使义务教育阶段不正当竞争,“如果也给予公办学校自由选择权,家长就不会都去挤民办了”。
“不能只把公办教育理解为托底的教育 。”陈琪则表示对传统公办小学的优势将逐渐被消解的担忧。目前已在上海、杭州等一些发达城市出现的优势家庭子女更愿进入民办学校的影响,或更加深远。
此前,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在一项政策建议报告中提出担忧,中国或在面临一种“系统性教育不公平格局”的挑战。这种格局表现为:社会中的优势群体子女,在私立中小学接受优质教育,继而可获得优质低价的高等教育服务;但弱势群体子女,却接受着较低质量的基础教育服务,最后难以在竞逐精英型高等教育机会的比赛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