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对保险行业的觊觎不是个秘密。只不过多集中于车险、责任险、意外险等财险领域,亦造成了互联网巨头难入寿险业的假象。
相对财险而言,寿险才是那个真正的金矿。这一次,马云盯上了寿险,以支付宝这一利器稳准狠的扎向了健康险领域。
part
1
20天获得1300万健康险用户
阿里在保险业的攻势正全面展开
近日,支付宝增加了一项新功能:
60岁以下的消费者,每进行一次线下支付,就能领取一份健康险保额,保额可以随着支付笔数不断累加。
这款“极简版”重大疾病保险,点击领取后就可生效,投保前不需体检,保险期限一年,期间一旦被确诊了国家规定的最常见25种重大疾病之一,就可以在支付宝里直接申请在线理赔。
理赔的流程也比较简单,填写确诊疾病信息,提交证明材料,待身份和材料确认真实后即完成理赔。
数据显示,4月中旬开始推出赠送健康险项目,20天时间,有1300万人主动领取健康险,这当中,绝大部分是首次接触健康险的90后。再联系到之前支付宝整合共享单车入口赠送50万意外险的活动,阿里在保险业的攻势正全面展开。
part
2
巧用免费保险+低频保险高频化设计
+简单保险理念+智能化客服造就爆款产品
这一有爆款之像的免费健康险产品,不但代表着互联网巨头对寿险的心思,对于行业而言亦有着更多借鉴的意义,甚至有行业人士将之形容为对保险行业的一场“台风”。
体验一:巧用免费保险,从免费到升级
免费赠送保险,是监管层给保险业的“特殊福利”,但少见爆款产品,尤其是和长期险种关联的爆款几乎难见,这也是行业认为互联网难搞定长期寿险的原因。
2015年初,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赠送保险有关行为的通知》规定:
“赠送保险是指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免除投保人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或者代替投保人履行支付保险费的义务。人身保险公司可以以促销或者公益事业为目的赠送人身保险,但不得赠送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公司赠送的人身保险产品仅限于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且保险期间不能超过1年。对每人每次赠送保险的纯风险保费不能超过100元,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赠送保险不受此金额限制。”
保险业最常见的赠送保险方式,就是通过赠险获得用户信息,在采取电销、线下推销其他产品,基本逻辑没有跳出保险产品和保险销售本身的“窠臼”。
阿里的巧妙在于把核心业务支付宝与赠送保险巧妙结合,“赠险”为支付赋能,支付也带来了保险流量的迅速提升和转化可能。
体验二:低频保险高频化之设计
投资圈对保险业一直有个“心结”,就是保险交易和服务的低频,这不符合互联网快速进击的套路。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这是保险业难以被互联网化的关键壁垒之一。
支付是极高频的,它几乎通吃所有交易,特别是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体量的,现实是更多人不希望带现金,而且不希望带多个“钱包”,所以线上支付会趋于集中和全覆盖,这就带来了更高的频度和更多的流量,“支付+保险”的巧妙设计也一下将“保险”变成了高频业务,或者说使保险交易和支付交易“同步”,高频一定会带来高客单价的商业保险转化,这才是“传统”保险公司最关心的。
有了频度和流量,下一步就是如何提高转化率和复购率了。
体验三:体验和教育=简单保险
2016年中国健康险用户只有几千万,而半个月,阿里健康险的用户超过1300万,且很多人是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商业健康险。
通过支付宝赠险,许多人开始唤醒了保障意识,开始认识保险,乃至学习保险、选择保险、购买保险。支付即领、保额自动累加、机器人客服……更简单的投保体验和理赔服务。
传统保险“有意”把产品做得更复杂,服务也更冗长,而支付宝想把保险做得更简单,更透明,如果用户都被教育成“保险就是这么简单”,试问谁还会去买“复杂”的保险呢?
体验四:智能化客服
人工智能,一个近来火爆、且听起来高大上的项目,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用户对保险的认知和需求亦不像保险人士想法那么复杂——往往是我们自己把问题搞复杂了,就像微软OFFICE用户体验计划反馈的结果那样,大部分用户最常使用的按键就是“复制”和“粘贴”,很多复杂的按钮是无用的。
以此类推,众多保险“初接触者”的问题一定是简单和有限的,所以机器人客服就变成了可能,而且还会有不错的体验。
蚂蚁金服方面透露,当前,平均每天都有4万人向智能客服主动咨询保险问题,提问最多问题包括“怎么提升保障额度”“健康险可以理赔几次、赔多少”“保障范围是什么,哪些病赔哪些不赔”等。
因为领取健康险的用户绝大部分是90后,且第一次接触到健康险,几乎没有人电话咨询,都是在手机里跟我们的机器人客服对话。不仅问这个健康险,跟保险相关的都问。
随着用户的“觉醒”、对保险需求的深入,以及保险服务的介入,日均用户互动量几十倍、上百倍增长也将成为可能,实时交互的数据为阿里带来价值,加之阿里生态对用户画像的不断积累完善,针对保险、长期寿险的经营呼之欲出。这才是真正的壁垒。
体验五:规避风险和成本的技巧
保险有太多的“雷”和“坑”,而支付宝似乎巧妙地避开了这些潜在的风险,这或许也是阿里精明之所在,几乎将所有成本都转嫁于保险公司头上。
赠险不是今天才有的,保监会明文规定,“
人身保险公司赠送人身保险对应的保费,根据会计准则不应确认为保费收入,但应按照监管规定计提责任准备金,同时将赔款计入赔付成本”,也就是无论阿里送出多少保险,在没有保费收入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都要计提责任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如果阿里赠险快速增长,而转化率并不如想象中高,保险公司承受的住么?
另外,还有隐形的服务成本,两核管理、落地理赔服务的成本,均摊在了保险公司头上,而在目前理赔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人力成本和风控能力将考验保险公司的运营能力。保险圈有句话:“没保费着急,有了保费更着急”。
part
3
马云的重视、盯上90后群体、庞大的互联网技术及资源……
构成了阿里系对保险的执着
马云的重视
收购国泰财险股权、设立相互保险后,连续拉拢具有多年大型保险公司管理经验的高管,主政其互联网保险板块,提出“保户”概念,亲赴保监会做主题演讲……看看阿里系这几年在保险领域的布局,和马云对保险的公开表态,可知阿里对保险用力之猛。
其中的高潮——2016年8月18日,马云奔赴保监会出席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如果从服务13亿保民来看,所以今天保险公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产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的品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过去,如果保险服务了20%的客户,服务了20%的保障需求,那么接下来,应该思考如何让剩下的80%的人享受到真正的保险保障。”
“保险最有机会回归到“保障”的本质,回归到自己最初的使命,真正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很遗憾,现在很多企业是倒过来的。 ”
这也是阿里把保险列为战略高度的标志性事件。随后,阿里在保险领域逐步渗透加速,领跑互联网巨头布局保险业。
任何战略的核心都在于“执行”,互联网巨头的执行力是有目共睹的,快速的试错、快速的迭代。更何况任何一个企业,只要一把手高度重视,没有什么推不下去的。
目标90后,布局未来
并购、布局向来都是互联网巨头的强项,阿里对保险恐怕也是如此。马云常说阿里现在做的事是为未来10-20年铺垫,从整合共享单车入口,到支付宝健康险赠送,“目标90后群体”的表达直接而清晰,阿里的共识系统已经从阿里内部传导到合作方和消费者。
90后“消费任性”,有理财需求,但不懂理财,阿里用余额宝教育用户;
90后,缺乏安全感,但不懂保险,阿里保险给你安全感,告诉你保障的重要性;
90后,强调性价比,阿里送你入门,给你性价比最高的保险产品;
90后,强调体验、便捷,阿里采用智能交互,并在三步内完成投保、出单;
用强横的技术、用户资源置换整个保险业
以阿里的体量和被激活的用户需求,一家保险公司的体量肯定难以吃下,保险公司想的是如何进入阿里保险体系,获得更多的保费份额,而阿里难道仅仅想有更多的保费么?
阿里的战略是“云”,蚂蚁金服的重点是“金融科技”。
笔者相信阿里一直在开发基于云和大数据的保险系统(可能包含投保、理赔、数据、征信等),他的目标是——整个保险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