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委外投资:助力中小银行突围

委外投资:助力中小银行突围

2017-05-17 09:10  来源:华尔街见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华尔街见闻

中国的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金融监管视角看,金融脱媒仍然在不断持续深化,银行业相比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规模增速不断下台阶。而利率市场化同样影响着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其他实体经济主体的议价能力,进而直接削弱了盈利能力。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中国银行业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反击往往更为无力。从中短周期资金供求视角看,目前经济整体流动性没有收紧,但信用风险不断爆发,资金的供求关系导致好的资产仍然难求,“资产荒”问题仍然突出,对于银行业机构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较而言,中小型银行在其中遇到的问题更为严峻,一方面,虽然金融脱媒对于中小银行影响较小,从“量”上看整体资产规模增速仍然较快,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由于综合金融实力较弱,中小型银行必须给客户提供不输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收益率的产品,才能够留住客户,成本相对刚性,“价”上并不占优。而在监管层面,对于中小银行的监管职责更多落实在属地银监部门身上,而一些区域的银监部门监管思路相对较为保守,也限制了中小银行资产端的收益表现。

相比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在资产管理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等方也存在明显劣势,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委外投资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未来中小银行更多需要培养的是整体大类资产配置能力,FoF、MoM类产品可能将是未来中小银行产品条线中的亮点。

金融脱媒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中小银行收到冲击较小。

中国和日本、德国等经济体一样,属于“银行主导型”国家,以商业银行为核心支柱的间接融资体系在金融市场占比中最高,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资本市场的欠发达有关。这种对于间接融资体系的高度依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商业银行业提供了发展相当友好的环境,负债端竞争小,以存款总量衡量的“量”的增长速度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官方提出“去杠杆”以来,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升,而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新型货币市场工具也开始逐步对现金产生替代作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金融脱媒的过程直接表现为负债端存款增速的下降,这一增速水平的中枢在2010年左右一直维持在20%左右,而自2014年以来已经逐步下降到10%附近。

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过程中受损的程度较轻,主要得益于其低基数,同时,中国的中小银行主要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些银行一般为区域性经营,在当地的政府、企业关系较好,地方保护主义下,往往优质客户流失速度较慢。从中国银监会披露的不同类型银行总资产规模增速上看,截至2017年2月,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总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24.1%和15.5%,高于大型国有银行的10.1%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4.6%。每年仍然在高速增长的资产规模必将对其资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中后期,商业银行议价能力继续下行,盈利空间被压缩,而中小银行成本相对刚性,“价”上没有优势。

从“价”的角度考虑,长周期视角看,中国仍然处于利率市场化的中后期,余额宝等货币市场产品已经不断推高银行的负债成本,虽然2014年年底开始的降息周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但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企业的议价能力仍然受到影响。一个最为直接的指标是净息差,即商业银行收益与成本之差,直接表征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上市银行净息差的数据看,银行的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地比负债端更快,净息差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继续快速下跌,整体利润空间在不断被压缩。

而中小银行在“价”的方面并没有优势。由于中小银行产品条线相对单一,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银行提供产品的收益率往往成为吸引客户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成本相对刚性。从较为市场化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上看,虽然2016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但城商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然为全行业最高。总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伴随着的是负债成本的居高不下。

信用风险不断爆发下的 “优质资产荒”仍然在困扰着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资产管理行业。

近期市场不断爆发信用风险事件,且逐步有向区域性风险演变的趋势。东北的辉山乳业资金链断裂之后市场开始又一次关注东北的板块性信用风险,同时东北特钢出现债券违约,沈阳机床等企业也被下调信用评级。山东邹平板块同样出现了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齐星集团的债务危机暴露,而由于企业之间的互保关系,包括西王集团、中国宏桥、魏桥纺织在内的一系列上市公司都被市场质疑存在风险。信用风险的不断上升本质上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真正优质资产的缺失,如果资产管理机构自身风险甄别能力不强,则容易在这一轮信用风险爆发的浪潮中踩雷。

而另一方面,虽然从监管释放出的信号看,货币政策未来放松空间不大,但在外部宏观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之前,货币的超预期快速收紧也难以看到,整体市场中流动性依然充裕。从供求关系角度出发,寻找优质资产的能力才是未来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这正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所缺少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的商业银行高度依赖负债端的优势,而资产端的配置能力相对较弱。

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应对金融与利率市场化的反击更为无力,由于“属地监管”特性,中国的中小银行受到的监管相比大银行更为保守,进而影响了整体资产的收益表现。

可以说,监管是影响所有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从长周期视角看,中国的金融市场自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一直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虽然近年来以一些金融控股集团为代表,开始了综合金融探索尝试,但整体上看,中国的商业银行并不像美国的商业银行一样,可以参与包括股票债券承销、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全能银行业务。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面对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时,往往盈利能力更容易受损。对于商业银行体系的严格监管使得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更加束手束脚,而委托外部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可以合理规避这一监管,从而提升资产收益率和盈利能力,例如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允许投资于股票市场,但委外资金可以投资于股市。

而在监管方面,中小银行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虽然中国银监会已经于2015年初设立城市银行监管部,同时又将原先的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更名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分别负责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而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共存在城市商业银行133家,农村合作银行71家,农村商业银行859家,农村信用社1373家,银监会仅仅两个部门显然难以应付这为数众多的监管对象。因此整体上看,对于中小银行的监管,主要责任还是落实在地方银监部门身上,例如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监管权和人事权均归当地银监局所有,而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监管权归当地银监局所有,人事权归当地农联社。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监管相对保守,这对当地中小银行的资产管理形成严重限制,例如一些地区监管指导要求理财资金配置信用债并持有至到期,在杠杆率要求上也更加严格,对于较为复杂的资产类别例如非标资产更是很少涉及。这导致事实上中国的中小银行监管相比大型全国性银行更为保守,也必将直接影响中小银行资产端的整体收益表现。

相比大型银行,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两方面的劣势使得中小银行内部的资产管理能力更弱,进而选择委托投资是一条可行之路。

虽然长周期和中短周期视角看,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都亟待提高,其中中小银行压力更大,但整体上看,中小银行在两方面相比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存在更明显的劣势: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

随着越来越多新兴金融业态的冲击和客户对于综合金融要求的提高,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在主动向交易型银行转型,交易型银行的业务包括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跨境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已经有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提出了转型交易银行的战略,其核心都是要开发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而交易银行本身对银行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市银行非利息类收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视角,非息收入与银行的基础设施紧密相关,例如银行卡服务、代理服务、托管服务、清算结算服务等都被记在非息收入中。而从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占比看,城商行仅为24.3%,远低于国有大行的31.5%和股份行的32.0%。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的人才储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比大型银行更弱。由于和国有银行的规模差距较大,单纯比较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员工总数不具有参考意义,但可以比较人均总存款,相当于每位员工所承担管理资产的规模。这一指标上市城商行为7000万/人,而国有大行为3700万/人,股份制银行为5400万/人,表明从人才储备的数量上看,城商行的员工人数还是相对低于大行,资产管理效率也更低。

而在人才质量上,差异更为明显。选择研究生及以上员工占比考察人才质量,发现由于国有大行的网点和员工数量庞大,因此整体高学历员工占比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的高学历员工占比差异较大,一些农商行这一指标甚至低于国有大行。

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进行委托投资业务最应当注意三点:

首先,寻找适合自己的委托投资机构。在寻找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时,中小银行应当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委托投资机构。目前中国的资产委托人在选择委托机构时往往过于注重机构的规模,一味求大求全。但从海外经验看,资产管理机构的业绩表现与所管理资产规模之间往往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当资产规模超过一定范围之后,随着所管理资产继续增多,业绩表现则往往恶化。在当前“资产荒”的国内市场,这一点同样重要,一家资产管理机构的能力圈往往建立在某一细分市场,所能够提供的高收益资产也有限,中小型银行更加应该选择擅长于自己感兴趣投资方向与资产品种、规模大小适中的委托机构。

其次,资产配置能力至关重要。事实上,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投资要求资产管理人对某细分领域极为擅长,而这些领域往往产品复杂程度高、投资难度大,主要包括非标准化的投资标的,例如私募股权投资、对冲基金产品,此外还包括监管受限的投资方向,例如股票市场。委托投资对委托人的能力要求则完全不同,资产配置能力才是关键,决定每种资产配置比例、不同市场的配置比例,并动态进行调整,这才是委托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未来可以预计,类似FoF、MoM等对资产配置能力较高的品种将成为中小银行产品条线上的亮点。

最后,风险控制能力是最后一道防线。委托投资并不是将所有的投资责任和风险全部转移,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不能为追逐高收益而盲目追求高风险资产,必须在内部建立严格的风控体系,如果发现管理人的资产配置内含的组合风险已经超过内部的阈值,应当建立强制移交处置机制。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