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真正的‘一一对应’了,好不容易找到个项目,还得满市场找钱。”一位城商行投行部总经理说。
去年下半年央行悄然收紧流动性,抬升公开市场利率,市场上“资金荒”和“资产荒”快速转换,现在监管政策叠加,“两荒”并存,银行收益下降,痛苦感倍增。
图片来自东方IC
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贷款1.1万亿,新增社融1.39万亿元,均超市场预期。市场认为,这主要是按揭贷增速下滑缓慢、企业旺盛需求所致。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略有显现、强监管的双重背景下,表内信贷增速是否可持续?
据财新记者从多位银行人士处了解,近期各类银行按揭贷款有所分化,某些大行如建行的按揭贷还在放量,截至5月中旬较年初新增4000多亿元,同比有所上升;部分中小银行则无额度或额度紧张,放款缓慢,甚至有几家股份行已经暂停业务。有股份行人士指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按揭收缩比较厉害,在往二三四线城市在转移。
企业贷款方面,从2014年四季度起有一定复苏,但后续还需观察。目前政府性融资和房地产项目逐步有所收敛,信贷资金有部分转向其它企业,但也仍然较难找到好资产。
“我们最近在研究一个锂电池项目,看起来单个项目还可以,但全国锂电池已经有点供大于求了,我们再一投下去,就是下一个产能过剩行业了。”一位工行某分行副行长说。另有银行人士指出,政府、基建和上市公司,以及江浙部分民企,现在是投放重点。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近期表示,4月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速再度“双下”,中国经济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刚进入二季度,增长的拐点似乎已经出现,投资者需警惕经济趋势下行的风险。
“名股实债”暂缓
在银监会“三三四”检查期间,多部委合力关上了政府隐性负债和房地产融资的水龙头。
银监会“三违反”专项治理要求,检查信贷资金是否违规为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是否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债务融资。“三套利”检查则要求检查是否违反落实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产业基金、委托贷款等方式提供融资放大政府性债务,通过产业基金等进行非标资产投资等。5月3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司法部及“一行三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重申规范政府隐性举债。
中金银行业研究团队此前测算,2016年名股实债类资产近2万亿元,优先劣后比是4∶1。更值得注意的是,“优先级在整个融资池中实际上具有劣后性质”。一位山东城商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一些存量业务中,确实银行也自己买了一些产品的劣后,“问题是现在退也退不出来,产业基金一投就十年二十年。”
“名股实债的夹层融资结构,全部暂停。”一位股份制银行机构部总经理对财新记者说,监管不管“同股同权”的真股权投资,但问题是现在所有的融资都是名股实债。
另一位中型信托总裁告诉财新记者,现在夹层融资也能做,无非是杠杆下降点,比如从4:1降至1:2:1,作为优先级的银行理财资金,审批和放款的时间更长了。
比较稳健的银行,现在也不做政府出具承诺函的业务了。“之前地方银行跟着地方政府走,现在大家都看看再说。”一位大行江苏省分行人士指出,现在政府类融资业务增量下降较大。
不过,目前融资平台还暂时无进一步融资需求。一位兴业银行某东部地区分行公司部总经理则指出,由于2016年发债过多,融资渠道多,平台公司大部分“余粮足”,“最不乐观的平台,可能到快过年时才会有问题。”
多位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其实去年政府融资到手的钱较多,但实际投资出去的钱也不多,“大部分又放回给银行买理财了”。
除了融资平台,地产融资也被限制。一位渤海银行人士指出,之前通过“三七开”土地配资(即房企自有资金占30%,银行理财占70%)已经叫停;同时,信托通道也受到部分影响。比如,项目方只给了土地出让款,再通过信托做一笔收益权转让,银行就把项目款配资给了项目方,“这些通通都叫停了”。
“现在非标资产穿透来看,等同于一般授信。以前走信托通道,占的是给信托的同业授信,现在要穿透为给企业的授信。一旦非标回表,按贷款集中度来看就超标了。”一位农商行人士说。
思辨支持实体经济
“一开始鼓励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降低实体经济负债率;后来鼓励资金离开资本市场,去发展实体经济……”一则近期流传的段子,反应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渠道、成本和监管影响等问题。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以来,“一行三会”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去杠杆”,以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避免加速空转。今年一季度靓丽的经济数据,也给监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窗口期。
不过,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也要看银行;如果去杠杆导致银行利差收窄,可能会惜贷。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或2018年的贷款利率极有可能会上升,即合意贷款利率提高。尤其是靠同业批发性融资扩张、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银行,这一诉求更为明显。
这就造成,要么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难降低,要么融资本身受限。
近期银行收紧按揭贷,不仅有政策原因,也跟市场利率有关。比如目前市场消息称,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已经没有抵押贷款的额度,据财新记者了解,中信银行亦是如此。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按揭业务的利率风险比较高,特别是利率上升周期,负债成本上升过快,按揭贷款利差会快速收窄,甚至部分品种倒挂,所以即使法定基准贷款利率不变,对增量部分贷款利率上浮的压力会更大。
自然,接下来就是对公业务的贷款利率提高,但现实操作有所难处。某股份行公司部总经理指出:“央行没明确说加息,企业不愿意接受银行提高贷款利率。那我们只能尽量不贷款,让企业开票把钱趴在账上;如果企业强行贷款,就尽量让他少贷一点,不然银行就亏本了。”
前述城商行投行部人士则指出,下半年资金可能还会维持偏紧的状态,政府平台也好,上市公司、发债公司也会慢慢接受市场的价格,“它们去年有一些储备资金,现在还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价格上涨,但到了今年下半年,可能就需要资金周转,也就只能接受银行上调利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