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8月8日,吴京自导自演的军事动作片《战狼2》上映12天后,票房已达34亿元,超越美人鱼,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科票房冠军。这一影片也被誉为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市场“突围”之作。
吴京的电影不仅引燃了暑期电影市场,同样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狂欢盛宴——作为对《战狼2》进行8亿票房的联合保底发行方之一,上市公司北京文化的股票价格近日涨幅惊人。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北京文化股价自该片上映至今涨幅已超过40%,市值大涨40多亿元。当然,与此同时,一些曾实地调研过北京文化的公募基金机构,尤其是部分文化传媒主题基金却踏空了该股,也留下了大大的遗憾。
客观地说,单纯从资本方的角度出发,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还是颇为让人揪心的——影片从最初的8000万元预算一路超支,先是涨到1.2亿元,后来进一步超支到2亿元,这还不包括宣传和发行成本。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对电影质量的精益求精,才积累起这部影片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及观众口碑,从而给投资和发行方带来了超预期的回报。
从电影角度来说,或许很难因为预算超支而苛责吴京,毕竟他并非专业导演出身,对长达10个月的海外拍摄、上千演职人员的安排、百辆汽车的爆破……如此大型的调度和资金周转,即便是一个老江湖恐怕也难以精准掌握。
当然,并不能因为《战狼2》大大突破预算,就认为吴京对影片成本的控制是失败的,只是因为运气成分而赢回高票房。事实上,吴京不仅有抵押房产拍摄《战狼2》这样的新闻,但也同样有善加利用资本的一面——他会理性地同资本合作,比如与北京文化的保底发行,就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在另一方面,他又保留着自己电影创作的主导权,称自己绝不屈从于资本的约束。比如他透露自己曾拒绝投资方希望用某当红明星的要求,理由是由此会带来不合理的高片酬。
在电影史上,制作预算被不断突破的极端案例当属富有传奇色彩的空战片《地狱天使》,其导演霍华德·休斯身兼企业家、影业巨头等多种身份,但他在1930年制作该电影时不断刷新纪录的成本仍让人瞠目结舌——400万美元。要知道当时美国工人的平均周薪不过12美元左右,即使是同年出品的战争史诗片《西线无战事》(奥斯卡最佳影片),制作成本也仅为125万美元。可休斯为了达到出色的效果,不仅搞来80多架飞机,还专门花40万美元建设一个机场,被合作方斥为挥金如土。而影片上映之后,因其领先时代的视效而大获好评,取得了创纪录的800万美元总票房,成功收回投资并大赚一笔。
当然,因为休斯本人所具有企业家身份(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创始人,曾是全球顶级富豪之一),不能把他等同于普通导演。但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上,由于单个影视作品的投入越来越大,普通制作方已经难以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引入资本方进行合作正成为主流。
就在《战狼2》火爆的同时,国内的多数影迷可能忽视了这样一条消息:二战题材影片《敦刻尔克》上映约半个月,全球票房总收入已破3亿美元(中国内地定档预计在9月),成为同期全球电影市场上仅次于《战狼2》的高票房收入影片。
《敦刻尔克》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诺兰,仅仅靠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恐怕就足以保证该片获得不俗的成绩——此前诺兰的作品包括《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蝙蝠侠前传1、2、3》和《记忆碎片》等佳作,数量不多却是当代导演中少有的几个总票房超十亿美元级别的大腕。
导演作为影视制作团队中的核心,他本人可以具有极大的品牌效应,自身就可能成为票房保证。在影史上,卓别林、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大导演无不是这样的代表,他们所具有的个人魅力和品牌效应早已成为打造影片的一个优势。
在中国电影市场,这样的规律同样存在。此前,谢晋、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经历了电影产业化时代的机遇期,不仅收获了国内外多个奖项,像张艺谋的《英雄》和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系列,都曾创造过中国票房奇迹,他们的名字也是事实上的票房保证。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英雄》等开启“大片”时代的代表作品,也被指过度迎合市场,从而丧失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随着贾樟柯和王小帅等第六代导演逐渐崛起,他们也曾在海外赢得过许多荣誉,但与前一代导演相比,却难以用“好看的”票房数据来说话,虽然保留了对电影事业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却也被指不善于利用资本的力量。以贾樟柯为例,2006年他的作品《三峡好人》虽然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但在国内院线定档的时间“撞车”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并声称绝不调整档期,这种堂吉诃德挑战风车式的英勇值得敬佩,但对投资人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的例子还表现在大导演侯孝贤身上。侯导对自己的作品近乎偏执,这既是一种对电影艺术水准的坚守,但也可能会因为忽视资本方利益而带来令人失望的后果。正如他2015年的作品《聂隐娘》,虽然对一些观众来说能够通过观影找到类似“拼图游戏”那样的快感,但同样也因为故事讲得太过隐晦和艰涩而让人“看不懂”。侯导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强硬地表态说,自己拍了几十年电影,难道还不能讲好一个故事?但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就是要留下一部打着自己深深烙印的作品。
这样的态度当然值得肯定,但退一步说,这同样也需要有好的票房来做基石。作为一个在业内深耕多年的强势大导演,资本方或许会不得不迁就,可如果换作一个新人,会那样容忍侯老的“任性”吗?恐怕很难。
以此为例子,不是想要鼓吹中国电影人应该拜倒在资本的石榴裙下。恰恰相反,当前国产电影中太多这个笔仙、那个幽灵之类的垃圾片,这既是对资本的不尊重,更是对观众的蔑视。从这个角度来说,某些短视的投资方也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电影是一门艺术,自有其对艺术的追求,因此不能完全听任资本的摆布;反过来说,电影又是一个市场行为,自有市场运行的规律,因此电影人也要尊重资本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国产电影虽然总体质量仍亟待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在票房上取得高收益的代表,比如徐峥导演的《人在囧途》系列、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系列等作品,他们不仅逐渐形成了以导演为核心的制作团队,并维持了较高的创作水准,对资本的回报也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
在当前的中国影坛,以忻钰坤、程耳和曹保平为代表的新锐力量,把“认真做电影”作为己任,他们积极和主流商业电影模式尝试融合,并拍出了《心迷宫》《罗曼蒂克消亡史》《烈日灼心》等符合市场规律的影片。但是,这种融合在今天的市场上还做得不够,代表作品还不够丰富。
对中国电影来说,当前最急迫的要务,是要有一批独具慧眼的资本作为伯乐,去发掘那些不忘初心的电影人才,然后在尊重其才干的前提下保证其艺术创作,这样,将能够给中国电影带来真正的新风。
中国电影产业必须要塑造出一大批吴京这样的电影人团队,他们会以导演为核心,就像张艺谋、冯小刚、成龙、周星驰那样,熟悉电影工业的每一个流程,对市场手段运用得更为熟练,既能讲出好的故事,但也会正视市场和观众的需求,能够真正理解并尊重资本的诉求,同时善加利用资本力量。由此,中国电影工业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原标题:陈旭:“不屈从于资本”的战狼 警示电影人要善用资本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