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7月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即随着经济短周期反弹的结束,货币供应进入“减速增质”新常态,M2增速将长期保持低位震荡态势。伴随经济数据的低迷,7月M2同比增速下降至9.2%,再创历史新低,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8255亿元,亦降至今年新低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管中不易窥豹,旁观可见明审。单一数据的观测难以洞察宏观大势,多维信号的比照则易于把握周期演变。我们认为,7月的经济数据和货币数据形成了密切的相互验证。从经济数据看,以固定投资的全面降温为主导,本轮短周期反弹已切换为短周期回落,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底线依然稳固。从货币数据看,M1-M2增速“剪刀差”出现异动,验证了经济活动的短期转弱,而社会融资结构的显著优化则有望进一步支持长周期企稳。因此,两个层面的高频数据共同表明,中国经济的周期演变稳步进行,继续迈入“短周期回落+长周期企稳+超长周期崛起”的“三期叠加”新状态。
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判断,中国经济预计于2017年下半年稳步寻底,然后在2018年夯实基底,并于2019年逐步开启长周期的触底反弹。目前结合最新的多维数据,我们维持这一判断不变。
经济数据展现周期演变
根据近期的经济数据,中国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为6.4%,较上月降幅高达1.2个百分点,同时固定投资、零售销售等指标普遍弱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7月经济数据的低迷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刺激政策效能衰减,短期经济回落逐步开启;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季节性数据迷雾,“放大”了经济增速的下滑表象。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未失速,周期演变稳步进行,继续迈入“短周期回落+长周期企稳+超长周期崛起”的“三期叠加”新状态。
第一,短周期回落开启。在6月的报告中,我们指出,2015年四季度“三松”政策的加码,在政策时滞后通过基建投资形成了需求侧的强效刺激,是推动本轮短周期反弹的主导力量;由于政策效能的释放已近尾声,本轮反弹预计将在二季度结束,并在此后引致中国经济短期表现的回落。7月经济数据的走低,从两个层面验证了这一观点:其一,固定投资降温明显。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6.5%,较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降至去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其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的同比增长全面放缓,分别较上月下滑1.5、5.4和3.0个百分点。其二,消费需求波动有限。7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和实际同比增速温和放缓,较6月分别下降0.6和0.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弱于固定投资。1~7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累积同比增速为10.40%,与前值相等,依然保持在阶段高位。因此,前期政策效能的衰退引发投资需求全面下滑,构成了7月需求侧转弱的主要原因,正渐次推动短周期反弹向短周期回落演变。
第二,长周期底线稳固。基于两方面原因,虽然7月经济数据整体疲弱,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底线发生动摇。一方面,上半年的超预期反弹,表面上“放大”了7月的下滑幅度,实质上却完成了长周期的超预期筑底。较之6月,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和PMI虽然降幅较大,但绝对水平依然维持于高位,两者较2016年月均水平分别高出0.4和1.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由于灾害、高温等自然原因,7月经济数据经常受到季节性扰动。特别是严重的洪灾会显著抑制财政支出。据我们测算,2010~2016年期间,较之6月,7月的公共财政支出、工业增加值、社会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平均落后5.0、0.3和0.3个百分点。此外,基于抗灾、降温等需要,电力资源向工业生产配置的比例有所下降,也更易于产生发电量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背离。虽然较之6月,7月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差扩大了4.6个百分点,但这一增幅仍低于去年同期的5.3个百分点。(原标题:评论:中国经济周期演变稳步进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