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中的代工产业正向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转移,这种趋势近日从国内代工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得以显现。耐克、阿迪达斯这两家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运动品牌的代工企业裕元集团近日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按照产量计算,目前公司在越南、印尼生产的运动鞋数量均已远超在中国的产量,中国在三地产量中的份额已不足两成。由此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中的代工产业正向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转移,这种趋势近日从国内代工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得以显现。
代工制造对中国制造的贡献不可忽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代工产业正加速向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产能。
代工企业单纯地“转地”到东南亚国家,虽说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但未能摆脱“拿人家图纸、替人家生产、贴别人品牌”的模式,依然是靠低成本竞争,一旦当地成本上升,必将再次收拾“行囊”外迁他乡。这种以“转地”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就是在“转”的过程中,没有向产业高端进军,这是代工企业时至今日仍然在产业链条低端难脱困境的主要症结所在。
代工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与时俱进,尽快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在求“转”之中求“变”。
首先,要根据中国代工产业链完整、劳动力素质和熟练程度更好、关联行业发展机会多等优势依然明显的特点,在制造环节“转地”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完整产业链条向东南亚等国输出配置制造,在配置之中求利益;另一方面,从以前的单纯代工转向多元化经营,降低制造业比重,转而进行品牌、销售业务。现在,不少代工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上有所斩获,以裕元集团为例,除了制鞋业务,目前其鞋类零售业务迅猛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裕元集团鞋业制造业务轻微下滑,但零售业务则大幅上涨15%。目前裕元集团在中国已经设有5464个直营柜位或店铺,以及3036家由分销商经营的店铺。
其次,代工企业要深化与国际跨国品牌公司的合作,同时还要借鉴发达经济体的一些品牌公司专注于品牌营销的经验。专注于产品制造和专注于品牌营销的分工体系,具有长期的生命力,也是保持代工企业形成固有优势,打破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手段。代工企业既要加速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水平和能力,突破劳动成本对代工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又要通过股权等资本制度的安排,稳固和深化与品牌公司的战略合作,维系订单的源源不断。
再次,要建构微笑曲线。“微笑曲线”理论揭示,企业利润的大头往往不是制造这一个环节创造的,而是由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这6个环节来创造。代工企业中不乏如今已成长为品牌的企业,甚至有的已成为行业龙头。迫切需要具有一定能力和优势的代工企业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的转变,由制造环节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转变,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转变。
笔者建议,在摆脱低成本依赖,走出低权益发展,跳出粗加工生存,改变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率微薄的命运,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和话语权,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贸易制度创新加速的情况下,部分代工贸易型企业完全有可能引进互联网创新因素,完成从代工贸易企业向品牌公司的跨越。(原标题:井水明:代工企业转型之路如何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