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据新华社报道,金融监管责任重于泰山。最近一段时间,保险业在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正在显现。正本清源再起航,监管部门将如何引导行业回归本源,做强主业?未来将怎样强化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回归风险保障
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保险业的天然使命,必须和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保险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陈文辉说。
近年来,保险业快速发展,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巨灾保险落地、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商业税优健康保险正式推出,商业税延养老保险即将试点,全方位保险扶贫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陈文辉说,保险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有效供给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在灾害管理方面,全球保险赔付一般占灾害损失的30%,而我国目前只有10%左右;在人身保障方面,我国寿险保单持有人只占总人口的8%,人均持有保单仅有0.13张,而美国为3.5张,日本为8张。
他说,保险具有金融属性和非金融属性,它首先是个消费品,消费的是“保障”。但一段时间以来,个别保险公司盲目扩张,部分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保障功能弱化,实际上成了投资品,必须花大力气去纠偏。
“一个行业的影响力,不能简单看它的资产规模,关键要看它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干好自己该干的事。”陈文辉说,要提高保险产品的保障属性,决不能让保险产品异化成少数人的融资工具。
他表示,无论是企业和家庭财产保险、信用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还是保险资金运用,都是在直接和间接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险业要在上述领域精耕细作,种好自己的田,充分发挥在风险管理和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上的核心优势,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
有效处置风险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5%,高于100%的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重点领域、重点公司的风险正逐步显现,包括流动性不足、公司治理失效、偏离主业、内控不严等风险。其中,首要的就是防范流动性风险。
陈文辉说,当前风险处置稳步有序推进,要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特别是要防范部分公司因突发情况引发流动性风险,要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警。对个别问题较大公司,采取“一企一策”,做细做实应急预案,并切实完善好风险隔离机制,必要时发挥好保险保障基金的兜底作用。
“公司要通过‘瘦身’化解风险,一些问题公司持有很多优质资产,但与自身主营业务协同效应不强,和负债不匹配,可以通过转让进行变现。”陈文辉说,对那些问题严重的公司,监管要做好各种风险处置预案和系统准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公司治理失效是另一大风险。据介绍,有的保险公司通过违规股权代持、隐藏一致行动人关系等方式形成“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出现大股东操纵现象。
陈文辉表示,将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和真实股东穿透监管,加强关联关系穿透性审查,要求保险公司逐级披露股权结构至最终实际控制人,也就是穿透到最后的自然人,并且最后的自然人之间不能有关联关系,禁止代持、违规关联持股等行为。
“吃一堑不长一智是不行的。”陈文辉说,保险要加强对自身风险的管控,决不能由“风险的管理者”异化为“风险的制造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