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美国曾对中国发起五次“301”调查,调查历时最长为12个月,最短则为2个月(见表)。据此,我们分别观察中美双边贸易数据的变化。考虑到历史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数据分析均采用美方统计口径。
首先,从美国自中国进口数据观察,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似乎并未显著降低中国对美出口。以1991年4月到1992年10月为例,我们分别计算调查期间前后18个月的增速平均值发现:在中国遭受“301调查”期间,美国自中国进口平均增速为34%,同时高于调查前18个月的平均增速29%及调查后18个月增速23%,而美国自其他经济体进口增速也未有显著变化。再以1994年6月至1995年2月为例,在中国遭受“301调查”期间,美国自中国进口平均增速为24%,分别高于调查前10个月的20%及调查后的18%。由此,从数据上观察,中国在遭受“301调查”期间,均出现对美出口不降反升的现象。
其次,从美国对中国出口数据观察,在美国对华连续发起两起“301调查”期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由此前-7%跳增至28%,随后回落至19%;同时,美国对中国以外出口增速并未显著变化。再如,美国第三次对华发起“301调查”期间,美国对华出口增速由前期19%下滑至9%,随后上升至30%;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对中国以外地区出口增速并未显著变化。由此,在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期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并未呈规律性的变化。
综上,从数据上观察,在“301调查”期间,中国对美出口不降反升,而中国自美进口则时降时升。这种数据异动的背后,“301效应”是偶然还是必然?
“301”效应的进一步证明
为进一步探讨“301调查”对中美双边贸易数据的影响,本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以美国自中国进口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美国ISM制造业PMI及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分别控制美国制造业进口及消费进口需求;将“301调查”设为定性指标,即在“301调查”期间为“1”,其他为0。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各变量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在此基础上,该模型回归结果显示,“301调查”期间对美国自中国进口增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进一步证实了前文的分析,即在“301调查”期间,中国对美出口不降反升。其背后的逻辑可能是,在“301调查”期间,企业或因恐惧贸易制裁而有提前出货动机,这与我们观察到“301调查”结束后,中国对美出口数据回落一致。
为了分析多次“301调查”由于发生时点及时限不同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本文将不同时间点的“301调查”设为单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美国对华连续发起两次“301调查”期间,“301”调查对我国对美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在美国对华发起第三次“301调查”期间,其对我国对美出口则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其余两次并没有显著影响。
由此,调查期限越长,“301调查”对中国出口的正面促进越是显著;而“301调查”期限越短,其对中国对美出口数据影响越不显著。其背后的逻辑可能是,出口商对“301调查”反应存在时滞,即出口商从调整备货及出口计划仍需一定时间,这导致为期两个月的“301调查”对数据的影响有限;但“301调查”期限越长,那么厂商预期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则会鼓励其提前出货。
同理,本文构建模型估算“301调查”对美国对华出口的影响。考虑到数据的长度及可得性,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作为制造业需求的控制变量,选取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消费者需求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1调查”对美国对华出口并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观察不同时间的“301调查”可以发现,其对美国对华出口影响时正时负。
具体而言,在美国第一次对华发起“301调查”期间,“301调查”促进了其对中国的出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将进口作为一种姿态,促成了中国自美进口的增加;而其他大部分年份“301调查”则显著抑制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与第一次“301调查”影响截然相反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将减少对美进口作为反制“301调查”的工具。
综上,“301调查”对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具有显著影响。就美国自中国进口而言,受制于企业备货与出口计划调整的时滞效应影响,短期“301调查”对中国出口并无显著影响;但较为长期的“301调查”或导致企业因“制裁恐惧”而提前出口。同时就美国对中国出口而言,当中国将进口作为“301调查”的反制工具时,美国对中国出口显著下降;但当中国将出口作为“301调查”的一种姿态时,美国对中国出口则上升。
此次“301”效应的预期
根据前文分析,就中国对美出口而言,难以在近两个月对数据造成冲击;其后续影响还需关注美国对中国“301调查”进程,如果进程较慢,则会加剧出口厂商“制裁恐惧”情绪,进而导致提前出货现象。据此,我们根据历史情况,做出两种情景假设进一步推算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情景一:此次“301调查”进程不足三个月,这对我国对美出口数据影响有限。
情景二:此次“301调查”进程需耗4~12个月,这在调查期间或使我国对美出口冲高。借鉴1991年及1994年的历史经验可知,“301调查”均抬升了调查期间增速中枢17%~20%左右而下调了调查后增速中枢33%~47%。由此,在此次调查增速中枢抬升17%至20%的假设下,未来3~12个月的调查期间增速中枢或如图1显示。而当前我国对美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19%,这意味着“301调查”或在调查期间将我国出口数据短期抬升3~4个点。伴随“301调查”结束,我国对美出口也相应快速回落。在回落幅度为33%~47%的前提假设下,调查结束后的3~12个月的增速中枢则如图2显示。由此,这或意味着调查结束后,我国整体出口读数将下滑6~9个点。
就中国自美进口而言,在进口被用作“301调查”示好工具时,中国自美进口将会显著上升;但当其被用作“301调查”反制工具时,中国自美进口将会显著下降。据此,我们做出以下两种情景假设:
情景一,此次进口被用作“示好”工具,这将显著抬升我国自美进口增速中枢。根据前文分析可知,1991年4月“301调查”期间增速中枢较调查前增速中枢抬升了5倍而较调查后增速中枢上升了32%。据此,假定中国增速中枢保持这一变动幅度,那么中国在“301调查”期间及其后的增速中枢将如图3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国在“百日计划”中已在进口方面做出一些让步,进一步让步空间有限。而在绝大部分年份,进口更多被用作“301调查”的反制工具,中国自美进口将会显著下降。据此,我们做出情景假设二:此次进口被用作“301调查”反制工具,中国自美国进口将显著下降。
以1994年的“301调查”为例,“301调查”期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中枢较调查前下滑53%,调查后增速中枢则较调查期间增速上升2.3倍。由此,假定此次“301调查”增速中枢保持同一幅度,那么中国在“301调查”期间及其后的自美进口增速中枢将如图4所示。而中国自美进口占我国进口总值8%,这也就意味着“301调查”或下调调查期间我国整体进口数据4个点,但随后上调整体进口18个点。(原标题:评论:“301调查”冲击 和时间长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