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急剧发展,如今“叫外卖”成了越来越多市民新的生活方式。每天成千上万份由塑料餐盒和塑料袋包装的外卖送入千家万户,进而“贡献”了垃圾箱中满是油污的塑料垃圾的很大比例。
外卖成为非降解塑料制品垃圾制造的元凶,所产生的量和带来的环境污染令人触目惊心,也让外卖一次性餐盒“禁塑”顿时成为社会共识。的确“禁塑”是必要的,然而“禁塑”的代价却又是高昂的,单纯用更环保的外卖包装替代现有的塑料餐盒与塑料袋,包装成本将会是现在2—3倍,甚至更高,显然是不能忽略的成本瓶颈,这也会让“禁塑”真正到了实务中充满难度。更何况,即便是外卖所有的一次性包装全部完成了环保材料的替代,所有的制品仍然是一次性的,本身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
不难看出,外卖包装的污染,真正的根源其实是这种极不环保的消费方式,点对点的订餐配送牺牲了资源可重复利用的特性,而过度强化了资源的占用。与此同时,外卖除了便利与选择多样之外,本身并不经济,不但要支付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成本,还有不容小觑的额外配送成本,通常情况下二三十元的食物,配送费可能会达到十元之多。此外,外卖还存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许多的瓶颈,无法像进店消费一样可以监督制约。
毫无疑问,外卖本身并不是一种廉价的消费,无论是资源利用,还是劳动服务都不是集约的,特别是盲目的发展与依赖,无异于过度消耗环境资源。所以,外卖不但不宜鼓励,相反还应限制。除了全面禁止外卖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包装之外,还应尽可能引导行业服务模式升级,引导消费者告别片面“送食上门”的依赖,为消费注入更多环保理念。
外卖本身是一种快餐服务,与任何一家餐饮商家的服务没有区别,但是“互联网+”带来的则是消费多样的选择,因为中国饮食的丰富性,让这种选择变得随机且现实可行。如果每个消费者身边都有一个能够满足所有选择的快餐店,就可以最大限度破除对外卖配送上门的依赖。
应当来说,这在服务模式上是可行的,比如外卖平台在城市布点设立快餐服务场所,消费者所点食物由平台入驻商家加工配送到所指定的服务场所,约定时间后消费,甚至由平台统一组织多品种快餐的加工,统一向服务场所配送。倘若如此,不但可以提高生产与配送的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供更标准的服务,如统一的非一次性餐具使用、回收、清洗与消毒,那么外卖的环保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原标题:“环保外卖”试试 配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