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拆掉社区的“隔离墙” 推行不同阶层混合居住

拆掉社区的“隔离墙” 推行不同阶层混合居住

2017-09-12 21:06  来源: 证券时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 证券时报

 国际上,因低收入者、少数族裔被隔离而聚居,居住分异导致社会隔阂、“贫民窟”和边缘化等问题,这也往往是犯罪率高企、贫困失业、社会冲突,甚至暴动(如2005年巴黎郊区移民暴动)的罪魁祸首。二战后,城市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越来越被接受,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住房发展部(HUD)改变过去集中建公共住房的做法,率先推行不同阶层混合居住。

  但实践证明,多数人并不乐意接受“混合居住”,弱势群体也不能从混居中获利,政府促成的混居甚至是零和结果,混居与融合之间缺乏必然联系。至今,不管美英,还是福利均等化高的北欧,低收入、少数族裔、移民聚居,以及基于聚居的社区分割管理仍很普遍。居住分异在发展中国家更明显,如巴西、印度巨大的“贫民窟”,新兴国家移民或外来者形成的“边缘化租赁”。

  较好的做法是,高收入阶层支付了高地价及基于物业评估的高税收,这些政府收入反哺财政和保障房及配套建设。当然,保障是基本需求的保障,不能陷入“福利性陷阱”。财政只保障基本需求,人们如果想要游泳池、网球场,就得努力工作、好好赚钱,到市场上购置。在我国,房价和物业管理费都是支付公共服务的对价,一个用来购买城市基础服务,一个用来购买社区生活服务。

  从各大城市混居来看,首先是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上不到位或缺乏标准。在项目规划、交付(保障房)或销售(商品房)时,未将配套标准及“谁能分享”公布于众,导致争抢。其次,开发商为最大化利润,压缩保障房空间及配套,导致居住环境上的巨大鸿沟,刺激不满情绪。最后,有的地方为最大化土地价值,用“边角料”建保障房,缺斤少两,基本配套有形无实。

  政府应按照保障覆盖率,留足规划用地,再行市场化的楼市开发。为避免居住分异下的社会问题,应采取“大混居、小聚居”的保障房布局模式,保障房社区插花式布局在城市各区域,非集中于城市外围或某一区域,以便教育交通等服务共享和成本分摊。中低收入主要在警察、教师、家政、物管、餐饮、零售等行业就业,“大混居”实现完整的生产生活链条循环。

  数据显示,一个高科技就业可带动5个其他就业,高端服务业2个(医生和律师),消费服务业3个(售货和餐馆服务员)。因此,“大混居”解决了中低收入的就业,降低区域内高收入者的生产生活成本,可谓互利共赢。(原标题:拆掉社区的“隔离墙”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