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转型国家,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但国民对投资的认识相对不足,金融消费与投资又不像一般商品那么看得见摸得着,信息不对称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门槛。这种落差使得中国的金融消费与投资的欺诈案例的发生;即使在正规合法的投资市场,不成熟的消费者也会因不理性、不专业让自己的投资不正常的亏损。
过去二十年,监管部门已经在政策层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开立股票账户、投资理财前需要接受投资者教育,对投资者进行分级,一行三会更是设置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保障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
但这还是不够的。人到成年时,观念固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意愿都有所不足;他们的时间宝贵,往往也没法认认真真的去学习如何投资、如何规避风险,针对他们的投资者教育的效果不佳。
我们看到,之前,政府花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去进行投资者教育,但效果甚微,为此政府不得不又花了大量的精力去保障投资者权益,在金融交易中设置保障程序,劝阻投资者进行可疑的投资,这些措施不仅社会成本巨大,还影响了正常投资行为的运行。
随着中国社会财富的增长,金融消费与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居民不可或缺的技能,大到炒股、风投,小到信用卡、余额宝,金融消费与投资已经不再是一部分人的游戏,平常百姓也广泛参与其中。
这时的投资者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少数人,而应当列入国民教育体系,投资的内涵也不应该局限在证券投资,一行三会监管的财富管理、风险投资等各类投资知识都应该编入通识课程,成为一项常备知识,在提高投资者教育的绩效的同时,降低不当投资行为的发生概率,进而降低社会成本。(原标题:投资者教育,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