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破刚性兑付就无法反映风险溢价,就没有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为有风险、暴露风险,才能够看出不同信用主体的价格。只有好的企业才能够以低的价格获得市场融资,而不好的企业应该为此付出高的代价,但当我们不能够打破刚性兑付的时候,好坏企业是无法区分的,他们没有风险的差价,不可能无法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吴晓灵认为,刚性兑付是金融业制度扭曲的结果,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改革要努力的方向。风险自担,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石,金融是居民财产自主运用的活动,是价值跨期转移的契约,承担风险获取收益是金融运行的基本原则。但是,很多人没有在金融活动当中树立契约的理念,更多的只想得到资金,只想去用资金,从来没有想过怎么样很好的对资金运用的效果负责任。
“公众在参与非法集资过程当中的心态是盈利归自己,亏损找政府。我们的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在这样的压力下,由于责任不清,往往采取花钱买稳定,助长了刚性兑付的文化。”吴晓灵说。
吴晓灵进一步指出,金融法律不完善和监管理念的落后,也让金融机构有可能不向公众如实揭露风险,行为的瑕疵导致金融机构以刚性兑付掩盖不当行为的责任。“现在最混乱的是理财市场,金融机构应切实的向投资者揭示了风险,去除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瑕疵。目前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来自法律关系和风险责任的模糊。”
如何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吴晓灵表示,要从完善法律,明确风险责任做起。吴晓灵希望监管部门要有揭示风险、化解风险的责任担当。(原标题:吴晓灵:应打破刚性兑付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