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湾区的经济学

湾区的经济学

2017-09-16 20: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先说“广州+佛山”。湾区经济中,相互接壤的若干城市,较为理想的状态是构成通勤都会区。随着高端要素的深度集聚,超级城市或中心城市的土地成本、生活成本等抬升,人才、中低端要素需要扩散至郊区和周边城市,以发达的轨道相连接,从而形成“中心城市+卫星城”的环形格局。东京即周边的新宿、筑波等就构成了通勤城市群。放在粤港澳地区,“广州+佛山”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典型的通勤都会区。由于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的连接,如今从广州市中心城区到佛山的禅城区、南海区,仅需花费一到一个半小时。每个工作日有数十万人从佛山坐地铁到广州上班。

不过,由于湾区带状或环状的地理布局,中心城市辐射能力随距离而锐减。例如,广州到佛山市偏远的高明区、三水区、到更远的中山市的“通勤效应”就弱很多。这种状况较好的补救方式是,培育不同的中心城市,由一个中心城市带若干临近的城市。珠三角区域内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但是,如果一个区域都是一座大城市领着一群中小城市,互相没有交流的话,很难谈得上是一个整体。佛山不仅要和广州、肇庆有联系,而且还要和附近的中山、珠海,和隔海相望的香港、深圳有联系。只有一群城市两两之间发生联系,这群城市才能形成城市群。

  让区域内部弱联系的城市变成强联系,这是“香港+佛山”的意义所在。从地理上说,佛山和香港隔海相望,交通便利程度远不如和广州的关系。要突破地理的障碍,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桥梁、航线连接,形成跨海的“通勤都会区”。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香港+佛山”是未来版本的“广州+佛山”。“广州+”和“香港+”并行,能让佛山同时服务两座超级城市。

  但佛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卫星城”或“睡城”。早在“广佛同城”之前,佛山早已经积攒了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并不需要依附核心城市而生存。因而,“广州+佛山”、“香港+佛山”更深层次的意义是,通过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的连接,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藩篱,让两座城市的要素相互碰撞,发生“化学反应”。改革开放前佛山劳动力输入香港,改革开放初期香港资金技术输入佛山,事实上也是不同要素发生“化学反应”的体现。佛山的制造企业与广州的高校、科研资源相结合,带动机器换人、产品升级,已有成功案例在前,“香港+佛山”令人期待。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面临深度调整,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转移东南亚、南亚,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夹击。佛山作为中国的“一线制造业城市”,既需要不遗余力给企业降成本,同时还需要整合全球资源,重新确立“中国制造”的优势。香港既有科研、设计等专业能力,又有国际化网络、接轨世界的制度环境,能给佛山制造业重新赋能。(原标题:“香港+佛山”背后的湾区经济学)

标签经济学 背后 湾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