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书记牛颖建利用微信与基层民众交流,成了当地的“网红”。据澎湃新闻报道,牛颖建现在有30余个微信工作群,微信好友1300多位。他说,“我的接触面特别大,信息源特别多。很多老百姓和下属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是我的微信好友,有的在群里跟我反映问题,有的直接点对点。”
有传播学者称,因为志趣爱好接近,微信朋友圈越来越成为一个个具有排斥性的闭合圈层。“好友”们在里边自得其乐,世事“于我何有哉”。
不过,像峰峰的牛颖建书记,显然就把“朋友圈”当成了一个深入群众、了解基层的大平台。老百姓可以点对点地反映问题,基层人员可以直接“越级”汇报,而书记则通过“朋友圈”,直接感受到社情民意、人心冷暖。这样一竿子插下去,自然都是真实的生活样态与鲜活的市井人情。
能做到这些,固然与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有关,一个“朋友圈”就可以聚合各种人员,并迅速成为一个传递信息、表达诉求、释疑解难的舆论场。特别是对于特定的生活场域而言,小小的微信朋友圈,往往会释放出强大的动员、组织能量,并迅速形成行动力。
此外,也离不开领导干部本人与时俱进的意识与行为。尽管当下信息传递的速度、规模以及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线性传播,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过往的固化方式,不愿意、不能够俯下身子,翻一翻朋友圈,浏览一下网页,而依然高度依赖层层汇报、层层批转。
从峰峰的情况看,关注“朋友圈”已成气候。在峰峰,各级组织利用微信、短信、网络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已成为一种常态。不只书记没事就看“朋友圈”,发现问题就盯住不放,当地领导及各党政机关多年来特别重视通过微信发现问题、调度工作,其“峰峰发布”微信号在河北省政务微信中也名列前茅。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扁平化”的治理模式。上下之间既无“中梗阻”,民意就不会沉没,也不会在某些环节堰塞;而政令也会畅通无阻,直接传递到每一个老百姓那里。即便中间有些不解、有些抵触,也会因为及时的交流沟通,而得以消弭。
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往往也正建立在信息公开透明、管道便捷通畅的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书记的“朋友圈”群众好友越多、身份越多样,则机构就会越耳聪目明,具体到现实中的治理,就会越有效率、有针对性,也会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原标题:领导干部的朋友圈,就该多些“群众好友”)